26个城市成交面积上涨 楼市回暖考验调控走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26个城市成交面积上涨 楼市回暖考验调控走向

2010年09月08日 09:48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有媒体调查发现,楼市已经全面回暖。全国30个城市中有26个成交面积环比上涨,其中11个城市上涨幅度超过50%。而作为全国风向标的京沪穗深四地楼市自调控以来首次集体飙升。在二线城市中,南京、杭州、天津、武汉和重庆8月份的成交量环比也上升了106%、42%、14%、35%和33%。

  成交量的大幅上涨,引发市场对下一波房价走势的猜测:房价将报复性上涨还是迎来第二波调控政策?

  京沪穗深楼市齐升

  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统计表明,8月北京楼市普通住宅与别墅等高档住宅市场成交量全面回暖,新建住宅期房网签总成交量超过9200套,其中住宅5564套,环比上涨12.7%。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21008元/平方米,环比上涨10.6%,创下调控以来的最大涨幅,也是自调控以来均价首度回到2万元以上。二手房房价回升势头也非常明显。

  虽然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房地产市场监管规范商品住房预销售行为的通知》(简称“沪五条”),8月上海楼市依然量价齐升,平均成交价格在持续3个月下调后重回2万元以上,达20973元/平方米,环比涨幅达5.8%。

  广州成交量反弹的幅度更大。根据对阳光家缘数据监测,8月广州网签接近7000套,环比增幅超过六成,创下4·17新政实施以来的新高,而成交均价也回升6.39%。

  二手房数据也不甘示弱。2010年8月,二手住宅成交连续第三个月上升,并且幅度加大,8月成交大幅增长了46%,达到今年的最高水平,成交均价达12743元/平方米。

  据中原领先指数系统数据显示,深圳8月二手住宅成交量已经接近2009年的月均水平。中原研究人员表示,市场成交量的快速回升,主要是由首次置业所拉动,8月份中原成交案例中,约有60%以上为年龄在26~35岁之间的首次置业者。

  在销售出现井喷的同时,房地产公司拿地的脚步也丝毫没有放慢。以万科为例,8月份万科共获得13个项目,新增权益建筑面积为302.33万平方米;1至8月份万科新增权益建筑面积达到了1792.10万平方米,已是2009年全年的1.44倍。不过,尽管成交量出现回升,但在刚刚公布的地产公司半年报中,开发商资金链趋紧已经十分明显。

  “金九银十”只是“镀金镀银”

  “购买力积压得这么厉害,后期肯定会有所释放。”中国房产信息集团分析师薛建雄表示。

  但在一片看涨声中,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却表示:“今年的金九银十相对于2009年,只能算是镀金、镀银。”陈晟说,今年与去年相比,同比多半是下降的。但从环比看,“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不过,他重点指出,这只是指交易量会有所回升,但价格恐怕还将继续下调。对于下调空间,陈晟预测,最极端的情况是房价有可能会下调至2009年7、8月份的价格。

  当前对于楼市未来的走势业界观点存在一定的分歧。有分析认为,在目前“低价热销、高价滞销”的市场环境下,部分纯新盘有望选择低开,以价格换销量,届时房价可能会出现一轮调整。也有分析认为,9月的市场可以说是下调与反弹的压力并存,而价格出现新政后首次上涨的可能性非常大。

  楼市“金九银十”能否重现,在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看来,开发商是否让利很关键。

  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认为,部分长期观望刚性需求首次爆发,是否能够带动整体市场回暖仍有待观察。

  回暖会不会招致新调控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表示,当前的房价水平,在中央看来,依然偏高,距离调控目标存在明显距离。如果此时投资投机者蜂拥入市,那更严厉的调控政策也就不远了。

  也有市场人士认为,楼市在“黄金周”很可能获得较为宽容的政策环境,一手开发商将获得“喘口气”的时机,但“黄金周”后调控将随后而至。研究人员周峰预测新一轮政策会在12月才出台,而加息可能会随时发生,只是幅度不会太大而已。除此之外,还有多种手段可能被用于新的调控,比如税收政策、土地政策,遏制投资性的增值税、房产税、豪宅税等。

  不过,与机构楼市调控加码的观点相比,专家们的观点更倾向于政策维稳。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表示,今年上半年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取得了阶段性效果,但与国家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下半年,开发商和消费者对政策的预期会逐步减少,因为无论是从市场反映还是相关领导人的态度,都能发现政策需要持续和连贯,所以谈不上变化或结束。(本报综合)

参与互动(0)
【编辑:林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