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大幕下楼市量价齐升能否持续?——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财经中心

调控大幕下楼市量价齐升能否持续?

2010年09月18日 13:19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随着“金九银十”日程向前推进,楼市成交也“渐入佳境”。逐周攀升的成交量似乎表明,楼市比各方预期中还要火热,使得房价走势以及买卖双方博弈更加复杂和乱象丛生。

  据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显示,9月6日至12日,北京商品房一周总成交期房为4191套,环比前一周上涨了75.9%。深圳新房成交量这一周也突破1000套,创下近5个月成交量新高。

  伴随着一线城市成交量的上升,房价水涨船高同时出现小幅上涨。13日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北京市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8.6%。

  楼市调控近5个月后房价仍未出现实质性下降,这让购房者的情绪越来越躁动不安。一些选择观望的购房者甚至陷入了迷惑:房价是否又要反弹?

  业界人士分析,当前这一轮楼市的反弹主要是由于刚性需求的集中释放,但这种短期的供求逆转没有持久性。因为自住型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大,如果房价反弹超过一定幅度会使购房者再次陷入观望。

  从开发商角度来看,开发商在6、7月份祭起的促销大旗已经取得了效果,许多低价入市的项目出现热销,探明了购房人的心理价位后,在需求趋于恢复能保证购买量的情况下,当前折扣力度有所减弱也符合预期。

  按照住房开发进度,楼市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有着充足的房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月至8月,我国房屋新开工面积10.4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6.1%;房屋竣工面积3.2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0.7%。但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5.27亿平方米,仅同比增长6.7%。随着竣工面积的增加和众多新盘即将入市,年底和明年初都将迎来供应的高峰期。

  以北京为例,由于上半年销售量低迷,截至9月13日,北京新建商品房可售房屋套数已达到112312套,创造了年内最高。而9月份大量新盘的入市表明开发商推盘力度正在加大,加上临近年底突击全年业绩的需要,住房供应量仍会比较充足。

  值得强调的是,尽管一线城市成交量回升,但只是在前几个月成交量低迷基数上的温和反弹,与过去几年楼市在传统旺季的异常火爆仍不可同日而语。在资金压力下加速出货仍是多数开发商的首选。因此中金公司地产分析师白宏炜判断,随着下半年推盘量的增加,预计未来成交量仍将维持小幅回暖趋势,而价格难以出现明显上涨。

  不过,当前楼市乱象频现以及购房者的焦躁也在提醒,买卖双方的博弈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刻。在购房需求集中性释放的时候,一些楼盘热销的景象和信息极易刺激购房者的心理,比如上海的金地格林世界项目甚至上演了“三分钟定房”。这也让二手房业主以及投资者的预期有所改变,投资性需求又有蠢蠢欲动的趋势。

  从8月份开始,杭州的豪宅市场就开始逐渐升温。“近期确有投资性购房者蠢蠢欲动,温州炒家的身影已重现个别楼盘,长期性投资购房需求也在上海多个热销楼盘中出现。”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认为。

  投资者的预期是,经过这波最严厉的调控,房价仍然没有明显的降幅,打折只是个别项目和开发商的促销策略,在刚性需求积压释放的时刻,仍然认为房价有上涨的空间。但这只是投资者在旺季暂时性的入市,如果政府抑制投资性需求的措施不放松,旺季过后成交量下降,投资性需求自然会消退。

  由于二手房的买卖双方都是散户,不像商品房信息严重不对称,因此二手房比商品房更能反映市场的走势和预期。9月上半月,由于看房者逐渐增多,北京部分业主信心满满开始上调报价。尽管调价后成交不是很理想,但也反映出一部分二手房业主对未来预期已经发生转变,降价压力正在转变为涨价预期。

  投资者以及二手房业主的预期表明房价上涨仍具有一定的惯性。要改变这类市场主体的预期以及减弱它们对房价施加的影响,还需继续楼市调控的基调。9月13日在第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次强调,要完善土地、财税、金融政策,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有专家预计,如果房价明显反弹很可能会招来“二次调控”。据了解,北京市许多银行对二套房的贷款限制越来越严格,甚至一些最后实行首套房贷七折利率优惠的银行在“十一”以后也将按照八折执行。在楼市调控依然收紧的背景下,楼市的反弹很明显是短期行为,但也反映出市场仍然存在着很多促使房价上涨的力量和因素,楼市调控仍然任重而道远。记者 李文龙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