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限购令”恐难根治楼市之病——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评论:“限购令”恐难根治楼市之病

2010年10月15日 03:13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继北京4月底出台限购令后,国庆前后包括深圳、厦门、上海、宁波、福州、杭州等多个城市也相继出台了不同程度的“限购令”,再次对市场需求予以围堵。本埠“限购令”也呼之欲出。

  如今楼市调控,新政迭出,烽烟四起,你方唱罢我登台,乱花渐欲迷人眼。“国十条”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于是“问责制”、“限购令”等纷至沓来,急急如律令。“限购令”出台,楼市在“退烧”——如深圳10月9日全市新房成交仅53套,较之10月1日的656套暴跌92%,较之9月份的日均180套下跌70%,让公众似乎看到“一线天”。可是,“深圳新政”能走多远?“限购令”能否釜底抽薪,让中国楼市走出泡沫泥沼?仍未明朗,有待观察。

  在缺乏规则意识的背景下,法治政策与钻空子就像永远也玩不完的猫鼠游戏,任何政策都经不起亿万人、千百次的挖与钻,“限购令”恐怕也难逃千疮百孔之厄运。为了追逐利益、规避政策风险,一些人婚可“离”、家可“散”,还怕区区一户一套的“限购令”?从技术层面,“限购令”虚弱得不堪一击。

  用强硬的行政干预,硬生生打压市场需求,抑制炒卖,从而起到楼市降温、楼价平稳的作用,此为“限购令”之初衷。且不说楼价与需求之间是否存在如此简单的线性关系,退一步说,真的出现这种局面——楼价跳水、楼市萧条,且不说找不到出口的巨额游资何去何从,开发商坐得住吗?银行坐得住吗?

  经过多年的利益勾兑,开发商、银行等相关方早就抱成一团,成为一条绳上的蚂蚱了。虽然在利益面前,各自打着自己的小九九,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让他们明白在关键时刻,互助互利才是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优势策略。开发商的利益暂置一旁,先说银行。虽然“国十条”4月份就出台,但截至6月底,华夏、建设等8家银行向开发商发放的贷款高达9009亿元,同比增幅超过两成。银行与开发商成了同穿一条裤子的“难兄难弟”,他们对旨在打压楼市的调控能心悦诚服吗?

  即使到了关键时刻,开发商、银行的利益都可以牺牲,土地财政这块大蛋糕又怎能慢慢“发霉”呢?要知道,我国不少地方政府都被巨额的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地方政府的债务包袱有多大?数字显示,截至6月末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数万多亿元。一般情况下,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是以土地资产作为抵押的,这些债务清偿取决于土地价值升降和贷款时的土地估值。楼市不景气必然导致土地贬值,客观上加大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这种局面是地方政府不乐于见到的。事实上,今年1至9月份,即使楼市调控之声一浪高过一浪,国内开发商在30个城市仍斥资8922.85亿元拿地。

  除了对住房刚性需求的普通市民,炒房客、开发商、银行都不愿意看到楼市真正受到调控、楼价逐步下跌,要命的是,集资金、土地、政策优势的后者才是真正的楼市操盘手,因此楼市调控屡屡成为“空调”也就不难理解。“限购令”恐怕也只是一块“创可贴”,难以根治楼市之病。

参与互动(0)
【编辑:吴翔】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