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今年可售房源首破3万套 “房不荒人不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南京今年可售房源首破3万套 “房不荒人不慌”

2010年10月18日 11:20 来源:现代快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开发商进退维谷。双休日6家楼盘开卖遇“冷场”,1200多套房源认购量仅在两成上下。对于面临年底资金压力的开发商而言,不卖房也不行,可是市场观望气氛浓厚,卖又不好卖。楼市新政狠狠地扇了市场一记耳光,昨天最新数据显示,南京市新商品住房的可售量再次突破了3万套,而上次跌破3万套的时间是在去年7月份。

  同时,南京市在10月15日公布规范商品住房明码标价的“房价细则”后,对于另一个热点的“限购令”界定等问题,业内猜测也将在近几天公布具体的“限购细则”,可能会一并于21日起执行。

  现象 可售量为30940套

  浦口区最多 调控令可售房源积压

  南京网上房地产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截至昨天,今年南京市共计成交新商品住房3.5万套,而可售的住房也突破了3万套,为30940套,其中浦口区最多(8225套),江宁区其次(5736套),建邺区排第三(3274套)。

  “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南京的可售住房量一直保持在2万多套。”相关人士表示,这与去年下半年楼市的强力反弹有关,进入今年5月份之后,因为“国十条”的严厉调控,导致可售房源不断积压。

  这一可售量还不是历史最高。2008年、2009年的二三月份,南京可售商品住房的房源最高峰值曾一度超过5万套,但经过去年第二季度的快速消化,在去年7月中旬跌破了3万套。

  这样一算,这次可售的商品住房量再次突破3万套,距离上次的3万套,已经长达15个月时间了。

  还能卖5个多月时间

  这么多房子,能卖多少时间呢?按照今年反弹之后的“金九”楼市成交量来算,9月份共计成交新商品住房6096套,日均购房套数为203套。以这个消化速度估算,30940套的可售量,可卖5个多月的时间,并且这还不包括下一步新房源的推出量。

  同时,根据南京市住房局的数据,截至昨天,今年南京共计上市新房源(住宅)43146套,其中10月份上市新房源3978套。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总共只卖了3.5万套的新商品住房,简单推算有8000多套的房源没有售出,市场总体呈现的是供大于求的态势。如果按照供应量(含新上市量)和需求量(成交量)来计算供求比,大致为1.9:1[(3.5万套+3万套)/3.5万套]的样子。

  不过,也有意见认为:这一算法没错,但也忽略了不少因为房价高而被压抑的需求群体,供求比应该不会这么高。

  购房人“房多心不慌”

  在上周六,6家楼盘同时开盘“抢客”,不管价高价低,没一家卖得好,一些购房人也明显抱着“看看”的态度了。李小姐打算在江宁首次购房,看到一些地铁沿线楼盘的部分房源售价甚至跌破了9000元/平方米,觉得还有戏看,“2008年那会,房价下跌之后,要退房的遍地都是,现在还没听说有谁要退房呢,我肯定要等等的!”

  “从开发商年底资金吃紧的惯例来看,年底出货的楼盘不会少。”南京房地产开发建设促进会秘书长张辉说,大批房源的杀入,必然带来较大的销售压力,部分“缺钱”的开发商面临的考验不小。

  有业内人士表示,“房源不荒,购房人也不慌”。

  观点

  房价“补涨”之后

  将是“补跌”

  相关数据显示,近几天南京楼市的新房认购量并没有大幅下滑:10月3日—9日,南京市新商品住房认购1108套、成交1281套;细则出台的这一周,10日—16日认购1831套、 成交2723套。楼市销售量怎么不降反增呢?

  南京网博研究机构总经理孙海说,近日认购量没有明显下跌,只是说明“多是和政策赛跑的购房人在买房,并不能说明政策没有效力”。

  “在一次又一次的严厉调控之后,房地产市场将进入深度博弈期。”孙海说,这次南京调控细则的威力或将延续到整个冬天,南京的限购政策是抑制需求的一个政策,它的效果须由买方反应和选择来体现,而房价信息的传导会有一个时滞,等到政策效果通过买方传导体现到价格上时,就意味着房价将进一步回调。

  孙海判断说,政策若严格执行的话,楼市各个板块及楼盘将分化加剧,一些在“国十条”打压之后下跌房价、随即又快速涨价的楼盘,势必还要“补跌”,比如江北的房价,越是投资客集中的区域,房价“补跌”的可能性也越大。

  房展会

  62.2%购房者是首次置业

  6.98万人次观展,买走257套房

  昨天下午,为期四天的“2010中国南京秋季商品房交易会”圆满落幕。组委会统计称,本届展会4天时间共吸引6.98万人次前来观展,现场认购房源257套,观展人气较为旺盛,刚需购房者热情较高。在昨天展会的最后一天,也吸引了1.2万人次进场观展,当天现场下定成交房源55套。

  组委会现场的统计显示,不少楼盘登记的意向客户中均以刚需购房人为主,其中60—100平方米之间的中小户型是“抢手货”。以江宁的世纪东山楼盘为例,在售房源的主力户型在88—98平方米之间,均价9400元/平方米左右,9成以上的客户都表示是“首套自住”;板桥的金地自在城楼盘,也以刚需为主,展会4天期间,已经拉了近700位客户前往售楼处看房。

  同时,部分改善型购房需求也占一定比例,虽然有新政的影响,但并未动摇他们换大房的打算。另外,展会4天也成交了近50套二手房,但参展的二手房房源超过了3000套。

  投资需求被挤掉50%多

  在展会现场,组委会共计向观展看房人发放了1000份有效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62.2%的购房者是首次置业的刚性需求,31.1%的购房者为二次及二次以上置业,只有6.7%的观展市民为投资需求。

  在311份二次置业的问卷中,71.7%表示“购房用途为自住”,其中打算一年之内购房的有63.3%,两年之内购房的有23.5%,三年之内购房的有13.2%。而在打算二次置业的购房者中,计划购房面积在91—100平方米之间的占29.1%;打算购买房子单价在9001元—10000元/平方米之间的占比23.5%;在付款方式的选择上,78.2%的人选择银行按揭。这些打算二次置业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交通、配套以及环境的改善。

  组委会新闻发言人曹维嫦说,以往统计的投资比例占比都在15%左右,这次等于下降了50%多,也足见新政遏制了不少投资需求的“进场”。

  不少“炒房客”转而投资商铺等

  因为南京“限购第三套住房”的政策,不少炒房客直接被住宅市场所“清退”,纷纷转而投资商铺或者具有商业性质的酒店式公寓。

  以高科置业展示的东城汇商业项目为例,预计将于12月份上市,商铺面积在40—100平方米之间,每套售价大约在150万—300万元之间,部分小户型的商铺销售总价不到100万元,展会现场打听这个项目的客户不在少数。

  猜测

  “限购令”也从21日起执行?

  10月12日,南京市出台“宁5条”的楼市调控细则;15日,随之公布了规范商品住房明码标价的“房价细则”,并从2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房价细则”也被业内称为“限价令”, 而另一个热点的“限购令”呢?是不是也会在21日之前公布“限购细则”并从21日起执行呢?

  南京公布的“限购令”为由于没有明确具体执行日期、第三套住房界定标准等敏感问题,让购房人和开发商都觉得无所适从。

  有开发商猜测说,先前的契税调整标准政策,将老政策截止到20日,即从21日起执行新标准,而规范商品住房明码标价的“房价细则”也是从21日起执行,“很显然,在20日之前,具体的‘限购细则’也将公布,并且也很有可能是从21日起执行”。

  房产税

  传沪渝先行试点,南京呢?

  昨天又有消息称,财政部、国税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着手准备房地产税的推进工作,“十一”长假后,上述三部门已经联合启动了对房地产税会签的相关程序,目前这项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对不同类型住宅品类征收房地产税,基本已成定局”。

  对于房产税的试点工作,也传闻早已将上海和重庆两直辖市先行圈入其中。

  上海市房管局局长刘海生在解读上海12条调控政策时表示,待中央政策明确后,上海将加速房地产税改革的试点推进工作。

  有消息称,在上海提交的房产税试点方案中,税率初定在0.5%-0.8%。不过,业内算账认为,如果房产税是按每年上述税率征收,实际上对楼市的负面影响很有限,如评估价是100万元的房子,每年最多缴纳8000元的房产税。因此,也有消息称“上海的房产税方案已再次被修改”。

  房产税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究要落下,只是时间的问题了。若上海和重庆率先试点后,对南京有何影响呢?

  “南京暂时出不了,还仅仅停留在心理层面上的影响。”新浪乐居南京站主编王小军说,确切地说,房产税“不是为了降房价,是为了理顺税收,对楼市也是旨在改变心理预期”。

  他认为,房产税的征收或面临执行难的尴尬,会不会转移到在交易环节征收呢?“税太少,就容易转化到交易环节上,要是在交易时征收,那只能使房价上涨,增加购房成本。”

  真正能够打压房价的,还得指望“限制购房、限制出售”这样的措施,比如说,严格界定第三套住房,不许购房人购买三套房,“如果现在有三套房的,那购买后5年内不许卖”,这样就杜绝一些投资客在楼市低迷期的抄底行为。

  另外,最为关键的还是要增加市场的有效供给,政府多盖保障房,使保障房被中低收入群体购买,对多占房产资源的要课以高额税,并转化到保障房的资金来源中,有保有压,才能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