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一手抓抑制投机一手抓民生 楼市调控效果初显

2010年11月11日 11:40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国家统计局11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缩小0.3个百分点。

  房价环比的变化更能反映出当前房价的走势,从房价环比涨幅的缩小,可以看出在始于今年4月份至今各地措施仍然频出的此轮房地产宏观调控措施,效果正在显现。

  另一组数据同样反映了房市当前的这一趋势。10月份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9%,涨幅比9月份缩小0.3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1%,比9月份缩小0.4个百分点。无论从同比还是从环比来看,二手房价涨幅双双下降,反映出作为最能真实反映需求的“二手房”市场,早已经感受到房地产宏观调控的严厉之风。随着从需求入手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深入,二手房市场需求正在发生着改变。

  “十一”前后再次“加码”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延续了4月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方向,成为投机性需求的“紧箍咒”。“差别化”房贷政策的再次严格,增加了“炒房客”通过银行贷款而“炒房”的成本,更是关上了通过贷款而炒作多套房的大门,对于抑制投机性需求发挥了重要影响。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至10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中个人按揭贷款增长15.2%。从今年前两个月高达168.1%的增幅,到如今不到20%的增幅,个人按揭贷款增速的高位回落,充分表明差别化房贷政策效果显著。同时国内贷款增速的回落,显示出房地产开发企业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面临着严格的环境,房地产开发企业需要更多地依靠自身实力。

  日前,公积金贷款已经几乎照搬商业贷款的一系列差别化措施,进一步向市场传递出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剑指抑制投机性需求的决心。作为房地产市场“风向标”的北京,近日将会出台公积金贷款的相关细则,更为严格的公积金贷款标准,将堵上通过公积金贷款而进行投机买房的行为。

  此外,虽然日前央行的加息并不是专门针对房地产市场,但是贷款利息的提高无疑增加购房的贷款成本,从而对购房需求产生影响。

  近期各地“限购令”的纷纷出台,给了投机性需求“当头棒喝”。而这一举措,在一线城市以北京为发端,深圳、上海等地纷纷跟进,同时杭州、南京、宁波、福州等地也纷纷出台本地住房限购政策。

  让百姓“住有所居”,是我国政府一直努力的方向。今年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在抑制投机性需求的同时,更是紧扣“民生”主题,高度关注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的工作。

  9月底,国土部进一步加大清理闲置土地力度,住建部同时强调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以及“公租房”在房市调控中走上前台并且逐步走向深入。“十一”长假前开始的房市调控“加码”,也凸显出更多的民生色彩。

  在保障居民基本住房需求的法规建设方面,相关的法规将会逐步制定实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表示,住房保障法的起草已经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和国务院2010年立法计划,并已经形成基本住房保障法征求意见稿。该稿规定了城镇基本住房保障的标准、范围、方式,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住房租赁补贴,土地、财政、税收与金融支持,基本住房保障的组织落实,农村住房保障制度。目前,正在征求各方意见,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完善。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一意见稿的产生,把关注民生的大旗高高举起,将会促使我国朝向“住有所居”的目标大力前行。

  此外,“公租房”从无到有,从理论上的探讨到实际上的推进,有力于推进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问题得到缓解,尤其为满足农民工的住房需求提供了重要的渠道。

  在政策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同时,今年我国加大了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财政资金支持。数据显示,到今年8月底,中央财政年初安排的692亿元(含去年结转的50亿元)和追加安排的100亿元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已全部下达。财政“礼金”的送达,对于保障性住房建设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持。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制定诸多政策的同时,我国相关部门加大了监督力度,力促相关举措的真正落实。国家推出的一系列举措,尤其是对地方政府保障性住房工作不力将要“问责”的出台,大力推动了地方政府执行力度。

  作为政策的主要执行者,各地地方政府对此不敢“掉以轻心”。从近期各地纷纷出台更为严厉的房地产宏观调控细则,可以“窥一斑”。在频频加大的调控措施下,今年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空前”,并且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一手抓“抑制投机”,一手抓“民生”,随着诸多举措的不断落实和推进,此轮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效果将会进一步显现,在逐步满足人们“住有所居”愿望的同时,将会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运行。 作者: 庞东梅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