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北京"婚房"大批量入市 业内称啃老程度决定市场

2010年11月11日 14:59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房价过高被普通购房人所诟病,其中最“刚需”、最“自住”的婚房置业人群深受其苦。从今年4月起,两轮宏观调控已超过半年。9月底开始,楼市调控政策接连发布,从出台贷款购买商品住房的首付比例调至30%及以上等规定,到严控开发商囤地,控制限价房售价,再到各地限购令,三套房全面停贷等,宏观调控逐渐走向纵深。“婚房置业”俨然将要迎来黄金时期。

  对于大部分首次置业者来说,新政落地无疑是为自身扫清了“投资者抢房”的障碍。大部分购房者也开始重归理性,冲动性及投机性购房愈来愈少。调控政策提高了置业者的门槛,大部分投机者退场,市场上的刚性需求和改善需求成为主导。80后首次置业的婚房从来都是自住购买的主力军,而随着11月份“相对经济”项目的大量开盘,无疑是为婚房市场提供了一次契机。

  “婚房”大批量入市

  截至11月8日上午,根据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显示,二次调控后北京已经增加了住宅预售项目为28个,其中半数为单价不足两万元的项目。仅11月3日到5日,就有9个项目预售入市,提供面积为18万平方米。记者发现,这14个项目大部分都是属于轨道旁的小户型产品,例如通州梨园站旁的华业东方玫瑰,目前均价为16000元到17000元,主推80平方米的小户型。而反观均价3万元以上的5个项目中,在11月份的签约率为零。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网站数据显示,2009年,在北京结婚的人数超过18万对,有分析人士指出,适婚年龄段的青年群体已经成为北京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客群。

  开发企业中不乏婚房关注者,从2008年便开始转型专注婚房的京汉置业便认为婚房市场潜力巨大,该企业董事局主席田汉表示:“婚房市场仍属潜力巨大且尚待开发的蓝海市场。”京汉置业目前已经推出京汉铂寓、京汉君庭等系列产品,企业更希望在将来市场细分后成为婚房领域的领头羊。看好市场意味着开发商对婚房的市场需求心中有底,中弘北京像素营销总监张忠告诉记者,现在买房的人中有20%到30%的购房人是准备用来当做婚房的,他也很看好婚房市场今后的发展空间。

  目前随着大批量的婚房入市,冷清的楼市已经带来了成交的希望,奥北、通州、大兴等区域都相继出现了热点楼盘,这些楼盘的特征无一例外:价格低、户型小、靠近轨道。

  价格制约婚房发展

  小李是一名在北京工作了五年左右的80后,从毕业之后就在一家广告公司从事设计工作。随着自己步入适婚一族,从去年开始,家里就不断地催促自己赶快结婚。想结婚就要考虑到买房的问题,然而,环顾北京市的众多楼盘,价格是小李现在最难以承受的因素。“虽然我现在有一定的积蓄,但是我爸妈都是普通的农民,没有多少钱给我买房,全靠自己的话根本负担不起几十万元的首付。”小李现在对于婚房只能是可望不可及。

  如此情况在北京非常普遍,不仅仅是类似小李这样的农民家庭,更多城市年轻人在房价面前依然为难。已婚2年的许先生与爱人至今仍以租房度日,他表示:“仅仅是登记结婚,还没有任何的形式的婚礼,关键在于没有属于自己的新房。而目前的价格仍然无力承担。租房虽然相对简单,但面对每年递增的房租以及随时可能搬家变数,确实过得并不踏实。”在不少准备购房的待婚人士来看,突增十几万元的首付压力成了待婚人群的拦路虎,对于婚房的购置计划只能继续“计划中”。

  据统计目前在北京的适龄青年超过了600万,占总人口的22%左右。但是这些婚房的潜在消费者有很大一部分家庭经济情况并不良好,在9月份出台的新政要求90平方米以下首付款提高一成之后,这部分人群的压力相应又增加不少。

  啃老程度决定婚房市场

  中原机构三级市场总监张大伟告诉记者,现在的婚房很难归类为某一类房源了,因为大部分面临结婚的人都属于80后,而在目前的高房价下,婚房的选择可以说大部分要看啃老的程度。父母有一定实力的能够选择好一点的地段,而父母如果在农村的话,就只能选择租房了。

  张大伟表示:“购房者现在最好不要过度透支购买力。”婚房这个概念产生的原因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传统中的先安居再乐业的观念导致。而在实际市场中,因为房价明显过高,很多通过啃老而购买了婚房的家庭反而是成为了房奴,不利于事业的发展。

  根据各大经纪机构的数据显示,现在房价总体处于一个平稳时期,短期来看房价不可能上涨,链家地产首席分析师张月告诉记者:“对于现在有能力出手购买婚房的人来说,现在是购买婚房的好时机,这一类产品的抗跌性比较强,基本不会出现贬值的情况。”婚房大部分属于小户型,今后随着调控政策的松动,婚房产品会开始领涨楼市。(记者 徐颢)

参与互动(0)
【编辑:林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