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西安:房地产市场信用调查 剑指三大问题

2010年11月11日 16:13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今年以来,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维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的发展,先后有“国十条”、 陕西省《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西安十六条”、“国五条”等政策、措施相继出台,这些政策、措施中对明码标价、捂盘惜售等情况都有明确规定。但从市场反应来看,落实情况仍然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一价清”执行不彻底,“一房一价”名副其实,捂盘惜售时有发生等方面。针对市场情况及读者反映的突出问题,本报开展了一周的“西安房地产市场信用大调查”活动,也将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调查、监督,为购房者营造放心的买房环境,促进西安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问题一

  “一价清”执行是否彻底

  “他们当时卖房的时候说的清清楚楚的是‘一价清’,现在都准备交房了怎么又问我们要有线电视和天然气初装费,开发商这么做对不对?”自从本报“西安房地产市场信用大调查”活动开始以来,本报热线就经常接到类似的咨询电话。

  据了解,其实上月中旬市物价局、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以及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就联合下发了《通知》,要求继续落实商品房销售价格“一价清”规定。其中明确指出,新建商品住房的供水、供电、供气、供暖、有线电视、安全监控系统及其他属于购房人所有的公共设施、设备的配套建设费用,均包含在住房价格中,房地产开发经营单位不得向购房人另行收取。另外,《通知》也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使用《商品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时,不得违反“一价清”政策搞所谓涉及价格的补充合同。

  在近几日的调查及摸底中,记者发现基本上所有的楼盘销售人员都表示所售楼盘执行“一价清”政策,但个别楼盘却在合同中另文规定后期相关费用收取标准及办法。由于“一价清”政策执行是否彻底主要表现在后期交房过程中,这样便为许多消费者权益受损埋下隐患。为此,陕西知本律师事务所律师赵欣提醒广大消费者,在签订购房合同时,对各项条款及补充协议的内容都要谨慎对待,仔细看清是否有关于后期相关费用的约定,若出现对消费者不利的条款要据理直争。一旦稀里糊涂的签了字,虽然开发商有违规行为,但消费者“签字即认可”也使得后期维权特别麻烦。

  问题二

  “一房一价”是否明码标价

  “我们是一房一价,您要问哪套房子的价格”。在平时踩盘及走访过程中,当询问到房价问题时,人们经常能得到这样的答案。本次“西安房地产市场信用大调查”活动中,记者同样发现,基本上所有的楼盘项目都执行“一房一价”政策,但“明码标价”的却不多见。

  从本次活动热线统计来看,关于房价明码标价的问题也是广大读者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为此,本报将一房一价明码标价作为重点调查对象之一,结果发现,受访的几十家楼盘中,在执行“一房一价”的同时,普遍存在房价没有明码标价的现象,虽然有几家将所售房源在售楼部醒目位置公示,但公示栏中却没有涉及房价。为此,西安市物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严格按照规定,加强商品房销售价格监督检查,同时,他们也要求各区县物价部门及相关管理部门认真落实商品房价格监管政策,对各辖区内违反商品房明码标价规定的行为,价格主管部门将依法查处。

  问题三

  是否存在“捂盘惜售”

  还有一个问题特别醒目,即捂盘惜售。据了解,从今年以来国家及地方出台的多项调控措施中,每次都将捂盘惜售作为市场监管中的重中之重。要求“对取得预售许可或者办理现房销售备案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要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公开全部销售房源”。同时,相关措施还明确指出“对存在捂盘惜售、囤积房源、哄抬房价等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加大曝光和处罚力度,问题严重的要取消经营资格,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另外,在今年7月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还曾对38家存在种种违规行为的地产商公开曝光,其中有西安10家公司被处罚,处罚理由即“违规销售”和“捂盘惜售”。

  调查中,记者发现,虽然相关管理部门一再重申和打击“捂盘惜售”行为,但这种现象在市场上仍然此起彼伏。另外,也有许多消费者抱怨“捂盘惜售”难以辨认,为此,业内相关人士提醒广大消费者,辨别捂盘惜售其实也不难,具体办法有:1.有预售证但是没有成交量;2.成交缓慢;3.开价偏高,远高于市场价 ;4.施工特别慢。另外,消费者也可以登录房屋管理部门网站,若查到楼盘项目已经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而实际销售却“未开盘”的现象,则为捂盘。 (记者 蔺荣梅)

参与互动(0)
【编辑:林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