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破解保障房融资困局 社会资本进入将有更多路径

2010年11月22日 13:42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基本住房保障法》被超常规地推至前台,意味着决策层对破解保障房融资难题有了新的思路:政府依旧唱主角,但社会资本的进入将拥有更多路径

  两年间,历经多个部委和研究机构探讨,几易其名后,《基本住房保障法》征求意见稿终现雏形。

  “保障房建设最大的难题有两个,一个是思想认识,另一个是资金。用立法的手段可以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住建部知情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参与立法工作的一位专家透露,该意见稿最大的亮点是把基本住房保障作为政府的责任规定下来。“中央政府、省级和市县级政府分别应该做什么,里面有比较具体的规定。”

  法规出台生效尚待时日,关于保障房融资的研究却由来已久。政府与开发企业如何联合,金融制度如何创新,成为推进保障房建设下一步的重中之重。

  住建部住房保障司司长侯淅珉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一个长远的制度设计是,保障房建设由社会来参与。“不管是国营、民营,其他的机构,都欢迎。”“对这些对象,从金融办法、贴息的办法,发补贴的办法,来体现政府的职责,从优惠政策体现政府的职责。”

  此番表态,意味着决策层对解决保障房融资难题的新思路:政府依然唱主角,但社会资本的进入将拥有更多路径。

  租赁住房困境

  “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不缺钱,而是缺地,真正缺钱的是公租房和廉租房。当前保障房的资金困境,主要指后两者。”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根据住建部的测算,要实现廉租房对象的“全覆盖”,廉租房建设每年需资金500亿元。王珏林透露,目前廉租房的资金来源中,财政拨款与土地出让金平分秋色,同为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而作为保障房主力军的公租房,因诞生最晚,融资渠道甚至未有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只能先行先试。

  自2010年来,重庆市正开足马力,打造国内最大体量的公租房。6月,重庆市长黄奇帆公开表示,三年内,重庆主城区将建设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预计将解决150万市民的居住难题。

  多家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的地产企业均表示,保障房建设土地加建设成本约2500元/平方米左右,以此计算,三年之间,重庆需拿出近750亿元专项资金。

  根据公开资料,重庆市政府准备先期投入250亿元,剩余500亿元将通过社会融资。

  即使在这250亿元政府投入中,也并非资金注入,而以供地为主要手段。黄奇帆在10月份表示,政府将投入3万亩土地来支援公租房建设,按60万元/亩拆迁成本计算,此项投入将达到200亿元。

  2009年重庆市财政收入为1165亿元,其中土地出让金就高达440.47亿元。3万亩土地无偿划拨给公租房,无疑将改变重庆未来两年的财政收入格局。

  按照重庆市政府设想,剩余的500亿元社会融资,需要依靠金融机构获得。而以5%平均利息计算,每年政府需支付利息25亿元。

  “一个现实问题是,银监会要求银行有商业可持续性,就是要赚钱。但保障房可否产生动力?”建设银行人士说。

  即使在地方政府的强力推动下,银行贷款不设障碍,而还本付息的问题仍待解决。

  租金水平被视为可否还本付息的重要标准。如果租金水平较低,会造成银行贷款来源的缺乏。一位中国工商银行总行的人士透露,目前全国各地政府的支持力度不一。如重庆的公租房租金水平约为市场价格的60%,广东在40%~60%之间,南京为70%。“作为商业银行总行,我们会面临区域化的问题,同样的政策在重庆问题不大,在北京可能很难落实。”

  上述人士透露,目前北京一部分公租房源自市场采购,成本约为8000元/平方米。“按照北京市的出租水平,回报率不到3%,而银行的负债资金成本,也要达到5~6%,这个租金能付息就差不多了,还本比较困难。”

  但在中国银行金融总部的一位人士看来,公租房可以成为比较稳妥的市场。“如果公租房在贷款期限上,商业银行有一个突破和一个原则性的指导,我相信银行愿意支持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

  他的建议是,各地成立专门的公租房运营公司,由政府财政拨款。银行为其下属项目公司贷款,收益二八分成,大头归银行。公司以盈余来建设新的公租房,逐步摆脱对银行的依赖。

  “保障房建设要以租为主还是以售为主,这个认识要统一起来。目前来看,公租房是主流。”王珏林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各地方政府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保障房路径的选择,同时也将左右银行的贷款思路。

参与互动(0)
【编辑:林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