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郑州须水征地补偿款“被借”30年 每年付息给农民

2010年12月16日 09:44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征地协议签订一年村民毫不知情

  在村里的600多亩土地签订了征地协议一年后,村民才知道自己的土地已经被卖掉。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须水镇须水村村民近日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反映,须水村历史上一直都是人多地少,由于地处郑州市近郊区,改革开放后自发形成了农村集贸市场。今年4月,村民发现有人在村里突击盖房,5月份,有房屋开始被拆除,同时有消息传出,村里的600多亩土地已被征收。

  今年8月份,村民得到确切消息:村委会于2009年8月份签订了征地协议书,征地方为郑州纺织产业园管委会。得到消息后,多位村民表示很气愤,原因是村委会跟别人签订征地协议的事情竟然瞒着村民一年时间。

  “村里没有召开村民大会,只召开了村民代表会,而且还是在签订征地协议之后的2009年11月份,但村民代表并没有征求村民意见,村民也没有看到任何征地公告和相关手续。”须水村一位村民对本报记者反映说,当村民问代表当时开会情况时,代表称,会上说须水村要搞德力西市场,要求大家支持,但代表也并不知道当时已经签订了征地协议。

  本报记者走访了村里数位村民,上述村民的说法得到证实。本报记者从一份有数十位村民签字按手印的调查表上看到,多数村民对2009年征地之事毫不知情,村里也并未召开过群众会通报此事。

  还有村民对本报记者反映说,虽然征地协议签订后村里补开了村民代表会,但当时开会时代表被要求先签到,于是与会代表都在一张空白纸上签上了自己名字。后来,这张签过名的纸被附上征地意见调查等内容。

  征地补偿款30年内只付利息

  据征地方郑州纺织产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近日对本报记者介绍,此次征收须水村的数百亩集体土地主要用来建设郑州纺织服装产业园,被命名为郑州重点产业集聚区,该产业园中规划有酒店、写字楼等商业项目的建设。

  本报记者在郑州纺织产业园管委会(甲方)和须水村委会(乙方)签订的征地协议书上看到:甲方以5万元每亩(包干)与乙方进行结算,征地总价款为3109.65万元;征地补偿款由甲方返贷,返贷期限为30年,自2009年9月至2039年9月。返贷利息以3500元每亩为基数,每5年递增8%;征地补偿款本金于2039年9月支付给乙方。落款日期为2009年8月28日。

  须水村村民对此提出异议,表示不同意。“地价补偿太低,而且本属于我们的3109.65万元土地补偿款被政府当成了‘本金’不给我们,每年只以‘贷款还息’的形式返给我们一点利息,一返就是30年,老百姓的土地补偿款被政府强制地当成了银行贷款本金,本金30年后再给。像我们这些老年人,30年后活着的还有几人?能拿到征地款吗?”有村民对此征地补偿方式提出质疑。

  郑州纺织产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则对本报记者介绍说,之所以确定这种“以征返贷”的补偿方式,是被征地方须水村村委会要求这样的。

  本报记者联系须水村委会核实,但未能联系上相关负责人。

  “我们也是为老百姓好,这样算下来,老百姓得到的实惠最多。农民最终每亩地拿到的补偿款有十几万,比5万多多了。”郑州纺织产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

  “我们现在一分钱都没拿到。”有村民告诉本报记者,郑州纺织产业园管委会作为一级政府部门,之所以以“返贷”的方式进行征地补偿,其目的是想要“空手套白狼”,首先征地前期只需要付出极少资金,等征地和拆迁完成后,再把土地进行出让,获取土地出让金收益。“考虑到通胀因素,30年后我们拿到的补偿款实际上越来越少。”

  拆迁曾出人命

  由于此次征地涉及须水村集贸市场,当地政府部门也面临着拆迁的问题。

  据河南当地媒体今年5月份报道:5月27日,郑州市中原区须水镇须水村一位阻止拆迁的商户陈某被挖掘机从二楼楼顶“扯下”,当场死亡。

  事故发生后,中原区委、区政府成立了事故调查处理组,并已对事故发生地须水镇相关责任人一副镇长、一副主任给予免职处理。

  “我们村里有不少人已经签订了拆迁协议,不签不行啊。”有须水村民反映说,在就征地问题和拆迁安置问题达成一致前,村民曾多次受到拆迁人员的恐吓和威逼利诱,而拆迁具体工作的实际负责部门是须水镇政府。

  须水镇政府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否认了村民的这一说法。他表示,须水拆迁过程中并没有暴力拆迁和野蛮拆迁,目前还有一些未签订拆迁协议的村民,对这部分不愿意签字的村民,政府决不会采用强拆手段。

  对于征地过程中有村民不同意“以征返贷”做法的,须水镇政府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其实我也赞成‘以征返贷’的补偿方式,但如果有村民要求一次性补偿到位的,可以把钱直接给群众。”本报记者 王松才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