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乱漂族":我回来了漂泊感依旧 自己的房还很遥远

2010年12月20日 11:13 来源:燕赵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生活成本高涨导致“逃离北上广”的大潮中,很多人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逃是逃出来了,但在就业、薪酬、住房等现实的困扰之下,回到家乡的他们,内心飘泊的感觉却依旧——— 任何地方看起来都不属于自己,自己也不属于任何一个地方。这些人叫自己“乱漂族”———“北漂”起码还有一个方向,但他们没有。他们内心渴望的,是早日在一个地方扎下根来,早日告别这种“乱漂”的状态。

  1

  一个“乱漂族”的经历

  李晴(化名)是今年4月“逃离”北京的。“我从来没觉得北京是我的家。”李晴说,可是回来后,她连石家庄是不是自己的家也不能确定了。

  她是地地道道的石家庄人,7年前大学毕业后回到石家庄,在一家从事服装外贸的私企打工4年。然后她去了北京,在一家著名服装品牌的外贸公司里找了工作,年薪15万。两年多之后,她挥别“外企白领”的身份,回到石家庄。

  李晴做出这个选择是因为她结婚了,嫁给了家在石家庄的老同学。她说:“(回石家庄的理由)特别单纯,就是觉得既然结婚了,就应该跟老公在一起。我们不可能在北京安家。他也一直漂着,在天津,而在这两个地方,买房太困难了。”

  她没有想到的是,回到土生土长的家乡,安家也并不容易。

  问题出在找工作上。李晴说,自从回到家,她每天有两个小时到半天时间呆在网上投简历、找工作,但从3月找到现在,都没有中意的工作。本以为在外企两年的工作经验有助于她找到一份好差事,但没想到石家庄的同类工作机会那样少,即使有少数几个同类职位,公司规模、薪酬水平都难以让她满意。“看来我以前是太清高了,以前著名服装品牌的那份工作还看得可有可无。唉,石家庄的好公司实在太少了。”李晴说。

  2

  迷茫:“为了什么走,又为了什么留?”

  回到石家庄半年多,李晴的手机还是北京的号码。她关照所有的朋友找她时要发短信或者打家里的电话,避免奢侈的漫游费。之所以一直拖着没换号,一半是因为懒,另一半是也许马上就会去别的地方。

  其实“乱漂”更接近于一种心灵的状态。很多“乱漂族”并非在逃离北上广之后才开始“漂”,他们有“漂”的感觉很久了,甚至在还拥有一份固定工作的时候。他们跟别人一样勤恳地工作,但是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去向,不知道生活应该绑定在哪里,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过现在的生活,没有归属感和幸福感。

  一位名叫“乱漂者”的网友在自己的博客里这样定义“乱漂族”:“从来只听到‘北漂’和‘海归’,今天我要定义一下我们这些‘乱漂’的人。上班就十个月,却去了好多的地方,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了自己的什么而去,也不需要知道,这就如问一个人要去怎样选择自己的生活一样,都是屁话,呵呵,对不起,又说脏话了。不过说真的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去干吗呢?”

  李晴也遭遇了这个“为什么”。

  回到石家庄后的一段时间,李晴的QQ签名改成了“为了什么去,又为了什么回来?”———到底是为了什么?她给自己的答案是“爱情”,因为她在那里遇到了真命天子并结了婚。但是,当感情生活稳定后,她重新陷入了对去向的迷茫。或许,这一次她的问句要变成“为了什么走,又为了什么留?”

  3

  自己的房子,还很遥远

  说到房子,李晴的口气有些调侃,也有些痛心疾首。

  她说,以前在石家庄工作的那几年光顾埋头干活儿了,一点儿都没想过买房,“现在想想,怎么那么傻呢?”李晴笑笑的,坐在街心花园里看着来往的人群。

  她和老公虽说都是石家庄人,但是长期在外打拼的两人都没有在这里置办房子。自从今年两人回到石家庄,都是各住各家,像以前没结婚时一样跟父母住在一起。李晴说,她老觉得结婚了跟没结的时候没什么两样。

  在李晴的卧室里,床头挂着她妹妹和妹夫的结婚照,对面的墙上挂着她和老公的结婚照,因为这是她和妹妹共用的房间,也是妹妹结婚时的新房。两张大幅婚纱照让小小的卧室显得更小更拥挤,同时又有些滑稽。

  不过,李晴和老公并没有在这个城市买房的打算。李晴的老公说,下一步还不知道定在哪里,就不费那个心了,房价的上涨也就不关他们的事。“我们不是乱漂族吗?”他笑着自嘲。目前他的兴趣是车,开着自己的小夏利在街上跑的时候,眼光从来离不开别人的车屁股。最近他看准了大众的老版POLO,既皮实又经典,七八万就能买一辆。

  除了房子,李晴之于这个城市的经济生活并不疏离。她除了是一家小型服装网站的店主、小打小闹地为这个社会创造一点GDP之外,还四处留意赚钱的机会,常常找朋友讨论在哪可以开个小店赚点钱。她也会像在这个城市落地生根的任何一个30岁女人一样,逛街,做头发,做健身,只是缺少内心的安定感。“我常常特别烦,在QQ上跟朋友说有多郁闷。我现在觉得满身的激情都没地方爆发,特别想找个工作。也想过趁这段时间生个孩子,但又觉得一生了孩子就没自己的生活了,我还想干几年、玩几年呢。”李晴叹口气,“这几天有猎头联系我,说上海、广州有不错的工作机会,可是太远了,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要去。”

  4

  他们的命运与城市相连

  李晴在这个城市找不到工作,并不是因为她太挑剔——— 起码她自己并不这样认为。一个多月前有一家企业的老板把她作为高级人才录用,承诺月薪4000,同时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对公司业务做出某些“改革”,但她在那里工作3天之后选择了放弃。原因很多:企业太家族化,管理问题重重,职员怨声载道,甚至老板娘独揽大权、管理财政等等。她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力挽狂澜。在经历了漫长的投递简历、寻找工作后,李晴对于在这里找到一份理想工作已经心灰意懒。“我回来了,为什么不要我?”选择回归的“乱漂族”们正在发出这样的疑问和呐喊。这些出色的年轻人大多来自二三线城市或者县城,离开大城市后的第一选择常常是“回家”。然而他们回家后能否一直留在家乡,取决于是否有好的职业选择,这个职业选择的空间与这个城市的经济活跃程度与商业业态密切相关。

  在李晴这个个案上,明确反射出石家庄这个二线城市与大都市在服装业态上的差距。李晴在北京的工作是将国际品牌服装引入国内的第一个环节——— 与设计师共同确定款式并监控工厂制作成衣,然而记者在招聘网站上看到,石家庄品牌服装的主要工作机会则集中在终端销售环节,招聘的多是“销售经理”。也就是说,石家庄的服装业尚未形成一个完整链条,流失了大量的利润机会,并缺乏挽留高端人才的能力。

  在服装生产领域,石家庄的主要业态是棉纺厂。从“棉一”一直排到“棉七”的国有棉纺厂在计划经济时代曾是这个城市的主要经济支柱,而如今纺织业已因技术含量低、利润率低、产能过剩被定义为“夕阳产业”,纺织工人处于工资水平的最低端。石家庄也不乏服装生产企业,但明显层次较低,缺乏国际品牌。在这种情况下,“李晴们”难寻栖身之地也是情理之中。

  “乱漂”们的迷茫往往是因为这个城市在经济业态方面的缺憾,不过,他们的希望也往往来自城市在这个方面的拓展。

  红星美凯龙在石家庄的第二个家居广场即将开业,李晴的老公已经在这里租下一个门店,正在装修。这个来自江苏的大品牌在石家庄的落户,是乘着这个城市“三年大变样、推进城镇化”期间吸引外来投资的浪潮。在这波大浪中,石家庄的商业业态有望更加开放和多元化。

  李晴这对年轻夫妻的希望,也就在这次浪潮中萌发。(记者 付薇)

参与互动(0)
【编辑:林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