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涉房产业央企多为二三级单位 实力弱——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记者调查:涉房产业央企多为二三级单位 实力弱
2010年04月13日 11:22 来源:经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目前,78家非房地产主业央企均已向国资委上报退出房地产市场方案。国资委正加快汇总,并将与相关央企进一步协商和完善退出方案———

  整合速度逐渐加快

  相关资产将通过产权交易机构挂牌转让,交易的高峰期会在未来3到6个月内出现

  国资委宣布“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78家央企将退出房地产业务”之后,中央企业迅速着手制订退出方案。

  3月19日,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公开表示,中远集团下属二级子公司中远香港集团将在半年内退出其间接持有的远洋地产约8%的股权,成为第一家明确公布退出时间表的企业。

  随后,非地产主业央企整合自身房地产资产的速度加快。作为目前全国最大的产权交易平台,北京产权交易所每天都会接到关于央企转让房地产项目的咨询电话,同时上门拜访的投资人也不在少数。这些意向投资人既有民营房地产公司,也有资本运营公司。按照相关法律要求,央企资产必须通过产权交易机构挂牌转让。据了解,已经有多家央企同北交所进行了深入接触,初步达成合作意向。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已经将其旗下三级子公司北京金中都置业有限公司80%股权挂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也已挂牌转让下属的北京新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8%股权。业内人士预计,交易的高峰期则会在未来3到6个月内出现。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应高度关注民生和当前市场走势,在行业中发挥骨干作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涉足房地产行业的非房地产主业央企,大多是其下属的二级、三级企业涉足房地产业务,且实力普遍较弱。

  此前,国资委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03年国资委成立以来,先后确认和公布了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三级以上房地产子企业户数由原来的728户减少到目前的373户,集中度明显提高。2008年,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下属三级以上房地产子企业共227户,约占中央企业全部三级以上房地产企业数量的60%,但销售收入仅占到全部中央企业房地产业务的15%,利润只占7%。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指出,有房地产主业的中央企业要提高认识,认真吃透国家关于房地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高度关注民生和当前房地产市场走势,在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中发挥骨干作用。

  据了解,近年来,中央企业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企业保持快速发展,在促进国内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保利集团实施科学规划,设立了良好的公司治理,锻造出优秀的管理能力,集团在广州最早提出开发“零缺陷”规划设计理念,形成一整套独有的节能型、环保型、智能化社区建筑设计规范标准,项目开盘销售率往往创当地的纪录,形成了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中冶集团公司则不断发挥设计、施工、采购和资本运作优势,确保房地产开发质量,增强房地产开发价值链各环节的竞争能力,全方位提高本公司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实施经营品牌统一、区域布局优化的策略。

  做强主业增强实力

  央企将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不断增强核心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国资委有关负责人指出,此次国资委要求“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78家央企将退出房地产业务”正是围绕“做强主业增实力”这一中心任务展开的具体体现,而清理中央企业非主业和低效资产则是国资委的一贯要求。2006年,国资委发布《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明确“对不属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国有资本,按照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原则,实行依法转让”。

  近年来,央企重组步伐不断加快。随着2010年央企数量减少到80家至100家的目标临近,今年央企重组将大踏步前进。

  在2009年底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李荣融强调,2010年,国资委把“做强主业增实力”作为工作的中心任务。中央企业必须明确定位,牢记使命,坚定不移突出主业,做强主业,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不断增强核心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自2010年开始,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考核,新考核办法的重要导向之一便是限制企业非主业投资。考核新规将把非经营性损益从利润表中去掉,这意味着在新的考核框架下,非主营业务的收益将全部或部分得不到认可。

  有关专家指出,引入经济增加值考核指标,可以限制一些企业盲目在房地产等非主业投资上扩张。专家认为,在央企非主业整合政策的推动下,大多数央企介入的行业集中度都会大幅提升。央企房地产行业的调整,也是央企非主业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意味着央企的重组整合在专业领域的推进加快。(李予阳 亢舒)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