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交会怪事:房企"只展不售" 购房者进退两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房交会怪事:房企"只展不售" 购房者进退两难
2009年12月07日 11:29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日,2009年第26届中国·上海房地产展示交易会顺利进行。不过,让购房者纳闷的是:在这年末最后一场大型房交会上,不少楼盘既不报价,更无打折,而是只展不售;或者连楼盘也没有,纯粹“展示形象”。

  今年早已获利丰厚,资金链早已安然无虞,且眼下涨势正盛,不妨进一步“存盘待涨”——这是部分房企的想法;眼下的房价高得吓人,可能不是出手的时机,还是等等再说——这是不少看房者的心态。房地产市场眼下的“平静”,进一步揭示了楼市“高温”之下的隐忧。

  房交会居然“只展不售”

  此次上海房交会,共吸引了130余家开发商的250多个楼盘参展,万科、保利、绿地等品牌房企悉数到场,过去很少参加此类大众房展会的仁恒、世茂、汤臣等豪宅开发商也纷纷亮相。

  不过,记者发现,与以往房交会的“大张旗鼓”不同,开发商所占展台大多不大,布置也普遍简单。以往常见的大分贝的音响、游戏、美女等吸引眼球的参展手段,此次都销声匿迹;有些开发商连沙盘、楼书都没准备,只有两三个工作人员应付参观者的询问。一些打出“大浦东”“大虹桥”到“迪士尼”等概念的楼盘,从区位规划到项目产品介绍,开发商倒是介绍得详细到位。

  不过,即使有些房企带来了楼盘,不论是否已经开盘、是否有房源在卖,其价格均是秘而不宣。

  在现场,一楼盘销售人员给出的价格极具“弹性”:“我们下个月开盘,估计每平方米价格在27000元-31000元之间”。位于宝山罗店的一别墅项目要收购买意向金,高达20万元。当购房者问一位销售人员有没有“打折”时,对方居然有些生气地说:“现在房子抢都抢不到,你还想要优惠啊!”。

  购房者进退两难

  一方面,是部分房地产优惠政策止续未决引发的“末班车效应”;另一方面,是眼下房价的节节走高。买,还是不买?购房者陷入了两难。

  政策优惠在年底再度显现“促动力”。比如,易居中国的统计数据显示,上海11月份一手住宅成交量为167万平方米,结束了连续五个月的下滑态势,环比攀升11.3%。上海中原地产等几家主要二手房中介提供的数据显示,11月份上海二手房市场成交量均有10%左右的环比涨幅。6日,前去房交会的一位姓张的市民告诉记者,他打算这两天买房,是因为首付比例、公积金贷款额优惠政策明年是否延续还不确定。

  但是,有迹象显示,随着房价在近期再度冲高,购房者的观望情绪也日渐浓厚。新浪网在此次上海房交会期间进行的网络调查显示,截至12月6日12时,有81.6%的人准备的购房款在150万元以下;面对高房价,有22.2%的人计划在6个月之内买房,有24.7%的人表示“再等1-2年”,更有46.1%的人计划买房时间在“两年以上”。

  中原地产上海中山公园板块的区域经理黄雅燕说,现在有些房东隔几天就会“跳价”,有的甚至5万元、10万元地往上加。有些客户很希望买房,但看到行情涨得这么凶,也不敢出手。上海永庆房屋的业务员告诉记者,经过几年的市场历练,现在的购房者变得更加理性,不会简单地“追涨”,一旦房价太高,他们会停下来观望。

  楼市高温不宜再热了

  易居中国的数据显示,11月份上海商品住宅每平方米成交均价达到18686元/平方米,环比上涨15%。另据数据显示,同时,北京、杭州和重庆等城市11月份一手房的成交均价也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楼市平静的表面背后,是“超高温”状态。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资深研究专家杨红旭估计,按今年的“狠劲”,一些重点城市的房价收入比甚至可能会飚高到创纪录的20倍。此外,我国大城市的年均住房租金回报率一般只有3%左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5%-10%的水平,而今年一线城市的租金依然在低谷徘徊。

  种种现实表明,国内房价已被高估。杨红旭甚至认为房价已有“失控”之忧。更让人担忧的是,目前的市场自身缺乏合理回调的动力。今年以来,房价在高位上热销,使房企收入倍增;且得益于宽松的信贷政策,房企的开发贷相当充裕。有开发商说:“即使现在起一栋房子都不卖,撑一年都没问题。”

  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经济对房地产业的倚重在明年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于是,我们看到,“赌涨”的开发商一再延缓销售计划。目前多个城市楼市新增供应紧张,但实际上可售房源为数不少,只是开发商“捂盘待涨”而已。

  “超高温”的楼市有可能“烫伤”整个中国经济。对此,中央和一些地方政府已经予以关注。上海市正在快速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从12月18日起,上海正式开始受理经济适用房的购房申请,价格将实行“保本微利”,这对中低收入者无疑是个温暖而实在的信息。(记者 叶锋)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