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疯狂 专家提醒:防止冲动应把节奏放慢一些——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楼市疯狂 专家提醒:防止冲动应把节奏放慢一些
2010年04月15日 16:04 来源:燕赵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楼市升温的速度,远远超过了4月的天气。

  尽管去年年底和今年两会前后出台了一系列楼市调控措施,但进入今年4月份后,我省各个城市的房价再度坐上了“直升机”,有的楼盘还未开盘,一月之内已三次调价上涨1000多元;有的二手房3天时间就涨价五六万元……

  楼市还要涨多久?有业内人士认为,房价可能再往上冲20%左右就“到头了”,回调的时点会出现在下半年。更多的分析相信,楼市至少还有半年到一年左右的上涨时间。

  继去年年底暴涨之后,刚刚入春的河北房价却迎来了盛夏般的狂热。

  记者走访发现,燕郊目前在售的项目中,很多项目都说“没房源了”。与此同时,这些项目也都传出房价将涨的信号。

  “最近燕郊房价涨得很明显,3月初有的房子还只卖6000多元/平方米。”王健说,现在很多楼盘都是“一天一个价”,一路飞涨到8000元/平方米左右,不少楼盘还突破了万元大关。尽管房价一路飞涨,但仍然挡不住蜂拥而至的购房者。记者走访发现,燕郊多个项目的房源“吃紧”。

  省城石家庄4月的楼市,也开始显出疯涨之势。据了解,自3月份至今,不少在售楼盘采取少量推盘、持续提价的策略,上调均价少则百元,多至上千元;还有的楼盘只接受咨询而不销售,有的楼盘只卖顶层和底层等等,坐拥房价上涨。“其中,有个楼盘三周均价飙涨24%,创下了省会楼盘同期房价涨幅之最。”有网友向透露,该楼盘位于石家庄中山路与东二环附近,3月20日新开两个楼座,销售均价为5000元/平方米;4月10日均价提到5700元/平方米;4月12日又将均价提到6200元/平方米。

  更可怕的是,该楼盘同时还创造了一个纪录,即小时涨幅之最。“有位购房者日前有意购买国瑞城房子,早上电话咨询时售楼员告知为5500元/平方米。”网友说,而2小时后其赶到售楼部现场时,被告知价格已涨到5700元/平方米。'新楼开盘,一个月涨1000元

  放眼河北楼市,动辄六千元的高价房大都开盘热卖;而众多工薪阶层的家庭瞅瞅自己的收入,直能望“房”兴叹。于是,不少购房者发出这样的疑问:如此高价,都是谁在买房?“高端楼盘很少有首次置业的人在买。”河北大唯兄弟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李梓说,他去年调查过一个高端小区,都是140平方米左右的大户型,总价都在100万元以上。结果发现,那些购买者基本上都是有房住有闲置资金的人。“他们更多的还是将商品房看作是抗通胀的硬通货。”他说。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在售的普通住宅,即使是90平方米左右的小户型,因为购房者多为自住,对于贷款多少总是算了又算,一套房的首付全家来凑是常态。“这样的房子反而卖得不快。”李梓说,真正缺房子的人总是买不起。

  记者走访的情况也证明了李梓的判断。3月底记者在燕郊楼市采访时发现,正在热卖的“上上城第三季”售楼中心,发现足足有300平方米的一层大厅熙熙攘攘。“石家庄楼市目前的疯涨,也跟投资性购房骤增有关。”省城房地产资深人士赵猛说,这两年来,石家庄这块楼市“价值洼地”除了被国内一线房企看好外,也被江浙、山西等地游资所瞄准。这轮涨价潮,一是开发商抓住了购房者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上调价格吸引购房者认筹;二是由于调控又遭遇“空调”,全国出现普涨格局,市民出现恐慌性购房心理;三是在恒大城、万达广场等两大标杆效应带动下,显得其他楼盘还较“便宜”;四是外来炒房团的推波助澜作用。

  如此高价,都是谁在买房?

  4月的燕赵楼市,街道上巨幅的楼盘广告、随处可见的售楼部、拥堵的售楼大厅和匆匆进出的买房者,都让人闻到了空气中弥漫着浮躁和惶恐的味道。

  更让购房者心里发慌的是,最近国内一线房地产城市的一些投资者也纷纷“瞄”上了环京津的河北房地产市场,动辄买下十套八套房产的大有人在。这些“外来户”杀入河北楼市,让我省购房者紧张起来,跟风买房的人越来越多。

  业内人士认为,任何商品的价格均不能完全脱离本身的价值,任何价格的暴涨必然隐藏着暴跌的风险。“从目前呈现出的某些迹象来看,这种风险似乎正在逼近。”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剧烈调控的种种迹象开始显露,“楼市崩盘时间表”网上疯传,要求加息的专家越来越多,上海拟开征“保有税”以及二手房转让税率变化的消息等,都让人坐立难安。

  “买房是大事,不能草草出手,要把节奏放慢一些。”业内人士张辉也提醒广大购房者。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三年大变样、推进城镇化”决战之年,燕赵楼市将逐渐在未来几个月进入产品供应的高峰期。购房者可有大把选项,精挑细选才是王道。而且,在楼盘集中供货期买房,有可能因同质楼盘竞争遇到更合理的价格。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