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楼市签约量下降 观望情绪重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深圳楼市签约量下降 观望情绪重现
2010年04月19日 09:54 来源:证券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国务院三天发布两项银行房贷新政的房价调控重拳,各地楼市迅速做出反应,深圳楼市也再度进入观望状态,即使是“刚需”购房者也明显采取观望态度,暂停购房步伐。深圳资深地产专家王世泰认为,此次房地产调控政策精准度、指导度和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将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实质性效果。

  签约量下降

  放盘量未现激增

  记者周末走访了多家房地产中介机构,发现购房者明显放慢了购房步伐,观望气氛较浓。世华地产研究总监肖小平介绍说,虽然现在深圳国土局公布的成交量变化不大,但实际上近两天深圳购房者签约量和预交订金量却明显下滑,主要原因是由于部分购房者尤其是刚性需求者受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对后市采取观望态度。

  而深圳首次置业者古先生近两天也明显感觉到房产中介更加“殷勤”了,三天中已经连续接到多个中介的预约看房电话,中介表现明显比以前更加积极主动。古先生认为,此次房贷新政相比以前的房价调控措施更有力度,决定再观察一段时间再去看房。

  针对近日的放盘量,世华地产、中联地产、二十一世纪不动产、成宏地产等深圳多家中介研究中心均表示,虽然暂时没有详细统计数据,但估计放盘量很难激增。因为前两个月深圳的放盘量和成交量均大幅度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现在应该有的放盘量。

  利率调整影响甚微

  肖小平说,今年年初银行就开始收紧信贷,“利率调整的大趋势可以预见”。地产中介也在不断提醒购房者未来房贷利率调控的风险。

  根据要求,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但二十一世纪不动产的张倩认为,利率对炒房者而言不是最大的成本,影响不会太大。

  利率除了对炒房者的影响有限外,对改善性购房者的影响也不大。“深圳房价均价上万、购房者月供普遍在5000元以上的情况下,利率的小幅调整只会增加几百块钱的月供。”张倩说。

  据了解,在实际操作中,对首次置业的家庭银行普遍已是8.5折利率,根据资信状况或者有微调。成宏地产一位职业经理人说,根据当前状况来讲,在深圳能做到7折利率的只有中国邮政一家。但据了解,中国邮政给的房产评估价较低,有变相降低贷款额度之嫌。

  相对于利率,首付对于房地产的影响更大一些。不过,首付提高一成,对于拥有十几套甚至几十套的资金充足的炒房者来说影响甚微。“首付提高只是暂时多付一些钱,炒房的成本并没有增加。”一位房产中介说。

  银行信贷审批更难

  对于近日房地产调控政策,最具“杀伤力”的应属4月17日《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要求严格限制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房价过高地区可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

  一位资深中介说,据说现在深圳二套房贷已经很难了,第三套更是不可能。他之所以坚持用“据说”这个词,因为没有得到银行明确的说法。

  成宏地产一位中介说,当前情况下银行对房贷的审批更加严格,且大多都设置了信贷额度限制,据悉建行深圳分行已经用完当前额度,只能寻找其他银行。这位中介还说,甚至有一些客户已经办理了房产过户手续,但银行按揭却因为信贷政策调整被迫暂停。

  调整有预期 观望将持续

  世华地产肖小平认为,房货政策调整是必然。她的观点基本代表了中介的预期。事实上,银行也早有类似调控预期。记者在中联地产看到,每个置业经理人都配置了银行提供的房货按揭表格,上面标识了利率的不同执行标准、房贷在不同年限的月供系数等。记者发现,上面已经标注了1.1倍基准利率的月供系数。

  深圳资深地产专家王世泰对于此次房地产调控政策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此次房地产调控政策不会重蹈以前调控的“覆辙”而变成“空调”。此次房地产调控政策具有很高的精准度和指导度,直指投机和投资者,异地炒房大门几乎关闭。“随着未来合理调节居民个人消费政策的出台,还将提升本次调控的力度。”

  王世泰认为,此前人们比较担心的是何时出台具体执行细则,现在最应该关心的问题则是商业银行以及地方的执行情况,因为监管是房价调控的关键环节。他同时表示,楼市不可能马上回归合理状态,而是会进入比较长的僵持阶段,这是政府、开发商、炒房者、购房者等各种利益群体的博弈过程。记者 杨丽花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