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房贷全线收紧 外资行优惠大于中资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广州房贷全线收紧 外资行优惠大于中资行
2009年11月04日 11:08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尽管房贷优惠政策明年将取消的传言一直未有证实,但广州中外资行在实际操作中均不同程度地收紧了房贷。

  本报采访发现,目前在广州,大部分中资行对于二套房贷,不论是否改善型,均不再给予利率7折优惠,而首套房方面,中资行仍给予利率7折优惠,但首付成数从之前要求的两成上浮到了2.9成或3成。

  而外资银行尽管也开始收紧房贷,但政策整体而言更灵活一些,东亚、汇丰、渣打对于首套房贷客户仍能做到首付2成、利率7折的优惠,而花旗则提高了门槛,即使客户质量较好,也要求客户首付3成。

  中资银行收紧力度大

  某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零售部总经理告诉本报,对于第二套房,该行一律执行4成首付、1.1倍利率,而不再给予改善型住房的优惠。“是否改善型住房,很难界定,也难操作,监管层也没有明确指引。”该总经理表示,目前该分行是按总行的统一要求来实行上述操作的。

  不仅该行,广州大部分银行都已收紧对所谓改善型二套房的优惠。按规定,第二套房定义为改善型自住房须满足两个条件,即首套房低于广州人均居住面积的,且第二套房面积不超过144平米的。此前,银行在操作中往往不卡前者而卡后者,甚至都不卡;而如今,开始卡前者。某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信贷部负责人告诉本报,许多银行早已不分是否改善型,一律不再给予利率7折优惠。

  此外,某股份制银行五羊支行负责人告诉本报,由于上半年信贷扩张太大,而存款增量却一直没有跟上,许多银行包括国有银行的头寸不够充足,同时监管层加强了对银行的风险控制要求,因此,不少银行对房贷趋于谨慎,审批更严。

  不仅二套房房贷收紧,随着房价上涨,广州首套房的首付成数也已悄然上调。“房价一涨,审批就更严。”前述某股份制银行五羊支行负责人介绍,房价上涨,意味着银行放贷的风险加大,首付比例自然会往上提。随着房价上升,各银行都加强了风险意识,对房贷的审批更严。首套房方面,广州各银行原来给予首付两成的,现在往往提到2.9成、3成。

  而另一家股份制银行对首套房贷的审批也变得严格,90平米以下的才给予首付2成,否则就要3成。

  而且,虽然传言诸多购房优惠政策即将在年底终止,但广州市民并未掀起抢贷潮。据前述股份制银行五羊支行负责人介绍,目前广州的一手房交易极为清淡,跟上半年相比明显下降,二手房的交易量也一直平平。为此,该行已调整方向,主要做写字楼和存抵押贷款。合富辉煌首席市场分析师黎文江此前接受本报采访时也表示,目前广州楼市交投主要来自投资性的二套房,源自刚性需求的一手房交易很少。

  部分外资行收紧房贷

  由此,收紧房贷已是中资行的普遍做法,外资行如何呢?尽管在第三季度为挽回信贷下滑趋势而曾发力房贷业务,但临近年底,记者通过咨询国内四大外资行客服发现,外资行对房贷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但整体而言比中资银行更灵活一些。

  在首套房贷方面,东亚、汇丰、渣打在审核了客户资料后,认为客户所有资料都符合银行标准,仍能做到首付2成、利率7折的优惠。但首套房必须是普通住宅,商务或其他高档住宅在首付和利率方面都需提高门槛。比如渣打在非普通住宅首付利率只能打7.5-8折。花旗则提高了门槛,即使客户质量较好,也要求客户首付3成,利率优惠视客户情况再酌情下浮。

  而二套房贷方面,汇丰、渣打、东亚仍可给予优质客户下浮的费率优惠。汇丰要求客户是其卓越理财客户才能给予利率优惠。渣打、东亚则看客户资料再有所下调,如客户能将每个月的还款上限定为月收入的五成,则该客户可视为比较优质客户。记者咨询了解到,二套房贷利率上述外资行仍能最多打7.1-7.5折优惠。但上述外资行人士均对记者表示,明年二套房贷优惠可能取消,利率将按监管标准上浮至1.1倍,并需首付不低于4成。

  对于改善型住房,几乎所有外资行都要求客户提供首套房人均面积低于当地房管局公布平均居住面积的证据。汇丰在广州地区的标准是如客户首套房低于人均19.9平方米,所购置二套房才能算是改善型住房,才能享受首套房优惠。而花旗则表示,即使是改善型住房,客户也仍需首付不低于4成,利率优惠根据客户情况再酌情下浮。渣打则表示目前不做改善型住房的房贷优惠,只要是客户二次购房都按首付4成、利率1.1倍的标准执行。

  同时多家外资银行自三季度以来开展房贷促销活动仍没有结束,并陆续推出新的房贷产品。汇丰、渣打办理人民币房贷业务减免房贷手续费、房屋评估费,并赠送房屋保险等活动;而办理东亚银行(中国)人民币信用卡,即可在房贷业务中减免手续费和律师费,并送保险。

  本报记者 辛灵 王梅丽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