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王”归来 后市扑朔迷离 是否该追涨?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广州“地王”归来 后市扑朔迷离 是否该追涨?
2009年06月22日 10:51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网议

  几个月来,广州、深圳等地的楼市热度有增无减,“小阳春”俨然变成了“大阳春”。不仅成交量维持高位,楼价也从几个月前的悄然上涨变成公然提价,地产商和卖房者的底气来自哪里?面对已直逼2007年的房价,购房者是继续观望还是追涨入市?

  现象:

  “地王”归来,政府伸出有形之手

  3月份开始,广州楼市销售量重新突破1万套水平,广州楼市回暖。5月份广州楼市更是创下2008年以来的单月销量新高,共售出13253套单位!

  广州中心城区的房价升幅较为明显,中心六区5月一手住宅均价达11309元/平方米,重回万元大关。

  6月10日,珠江新城最后一幅住宅用地的楼面地价被一路追高到15323元/平方米,比此前珠江新城的最高地价高出4000元/平方米,“地王”横空出世,显示了广州房地产市场的热度。

  次日,广州市国土房管局推出六条调控楼市的措施,包括“加强预售款全额全程监控、闲置土地处置等市场监管工作,防止开发商挪用预售款,或故意囤货不卖楼,防止人为炒作抬高房价”等内容。显示出政府对楼价过快回升的一丝担忧。

  “政府采取适当的举措加以引导和平抑是必要和及时的。”地产专家韩世同在博客上分析认为,广州目前房价上涨过快。

  许多网上的楼市“大虾”则对政策效果持审慎观望的态度。

  搜房网评论认为“穗六条”仅为广州市国土房管局所为,房管局手中的“武器”唯土地而已,信贷、税收等政策,非房管局之力所能及。对重装上阵、全身盔甲的开发商直接杀伤力不大。

  网友“一锐”发现,“本次颁布的六大调控措施明显地在操作层面上存在进一步细化的空间。由此判断,政府或会于近期出台更为明确、具体、严厉的操作细则。”

  对购房者而言,“穗六条”出台暂未对市场造成明显影响。有媒体记者在珠江新城、宏城广场等地采访看楼市民,大部分不清楚“穗六条”是什么措施。不少看楼者称“该买的房还是会买”,“希望实质性的政策接踵而来,让楼价降一些”。

  未来:

  房价走向仍迷离

  对于广大购房投资者来说,未来房价走向仍然是他们关注的焦点。

  合富辉煌首席市场分析师黎文江认为,历年的6-8月都是楼市淡季,且6月开始广州楼市将出现局部缺货现象,预料市场将出现量减价升、供不应求的局面。

  房博士网的分析认为,“成交的回暖、充足的资金、增加土地储备的必要性,开发商拿地的积极性会持续升温”。广州今年的地价还会走高,当地价的成本之“水”上涨之后,房价这个“船”也会趁机上升。

  各大机构也纷纷发表看好中国楼市报告。高盛与摩根士丹利一致认为,中国楼价将继续回升走高。高盛预期升幅为5%-20%之间;摩根士丹利预料楼价升幅在5%-10%左右,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升幅更大。

  但也有人唱反调。网友“云鹤仙居”预计下半年将有九大利空重创楼市。这些利空包括重启IPO和创业板落地令楼市资金失血,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达到20年来的低点,社会保障住宅的大规模推出,美国金融海啸二次探底等。 

  他认为,最大的利空仍然是中国城市居民可支付能力与高房价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下半年楼市利空的消息将会很多,在利好已经出尽的情况下,维持上半年的楼市成交量是不可能的事。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员谈锦钊表示,前段时间,他对广州近30个楼盘进行调研,发现不少楼盘出现涨价的情况,涨价幅度在500-2000元/平方米。他指出,开发商贸然大幅度提价,可能会成为制约楼市回暖的不利因素。

  声音:

  是谁导演这场戏?

  工人日报评论《楼市三团迷雾成房价上涨“隐形翅膀”》认为,房价成本始终是一团迷雾。抱怨了好多年,房价成本一直潜伏很深。房地产商将其视为“商业机密”,有关部门也相当配合,一直“不便过问”,涨跌是一团迷雾。一边是商品房热销,另一边是退房频发;一边是存量压力较大,另一边却又供不应求;一边是市场预期仍未完全乐观,另一边已是涨声一片。楼市怪相后面,开发商是导演兼主演,一些地方政府和银行是配角,上演了一部楼市涨跌悬疑大片。

  网友liushuqing表示,楼市的房价和地价,是网络上搜索最多的词组,房价上涨开发商是主谋,某些媒体和政府人员也在帮闲。

  千龙网财经时评则呼吁房产信息要透明真实,“房地产行业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信息黑幕:群众不知道住房成本,不掌握房价涨落趋势,完全被房产商和一些专家学者蒙在鼓里……信息海量不代表信息透明,群众得到的可能正是一大堆虚假信息。博弈是极度失衡的,楼市是畸形的,房产商是丑陋的。”  (记者 谢庆裕)

【编辑:傅丽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