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高位上涨成交量低迷徘徊 楼市入滞胀状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价格高位上涨成交量低迷徘徊 楼市入滞胀状态?
2009年08月28日 17:29 来源:扬子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日,在地产中国网主办的“地产中国新思维论坛”上,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表示,“下半年楼市可能出现价格高位上涨而成交量低迷徘徊的滞胀局面。同时他还表示房价虽长期看涨,但也不应涨得太快,否则将影响市场的健康发展。

  至此,下半年楼市的走向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它是否依旧如上半年的火爆,还是会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本期《头脑风暴》邀请红太阳地产企划总监卢曦宇和中百达副总马达两位嘉宾共同讨论。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观点

  下半年担心的问题很多,我最担心的是楼市出现“滞胀”。目前开发商手中有钱,所以在年底前难以降价销售,由此可能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进而出现价格高位上涨而成交量低迷徘徊的滞胀。

  最近我一直呼吁一个观念,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要健康发展,平稳,不要涨得太快。基于这样的理由,我们应当从供求上加大供应量,平抑房价,而不是减少供应量。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最优选择是增加供应量,也包括增加土地供应量。

  总体市场还要升温,局部市场可能需要降。比如房价上涨很快的城市,房价可能再往上蹿、再涨,总这样涨的话,难免又出现泡沫。

  正方

  “滞胀”已经成为共识

  马达 中百达房地产经纪代理公司副总

  有一点可以确认,在目前市场有点‘疯狂’的前提下,不仅普通老百姓承受不了,就开发商自身来说也是有点‘慌’的。”

  “滞胀”更多是经济学上的名词,可能用在房地产上直白点就是价升量跌。应该说“下半年楼市出现滞胀,可能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是一个不算观点的观点,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是既成事实。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入、内需刺激政策的增强以及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等因素,购房者更多是被“逼”着买房,也导致了上半年量价急速提升的局面。但这不可能维持太久,当价格在一定高位后,必然引起成交量的下滑。

  目前的高房价下很多人思考的是如何平抑,而增加土地供应无疑呼声最大。如果单从市场角度看,供应量的增加确实有助于房价的下降,但是房价的平抑取决于多方因素,从目前的实际看,楼市并无自发性调节的可能。就像目前的“地王”现象,它的出现离不开政策、通货预期、开发公司发展战略甚至囤地等一系列综合因素,总体上仍然是个别现象,它可能更多对楼市特别是其中的高端产品起到“示范”作用,但对市场的直接作用相比较而言并不明显。有一点可以确认,在目前市场有点“疯狂”的前提下,不仅普通老百姓承受不了,就开发商自身来说也是有点“慌”的。

  今年大部分开发商都没有预期到现在的“好时机”,因此今年年底在“不差钱”的状态下“抛货”的可能性较小。如果届时市场走衰,可能更多与政策的走向性等有关,自身的发展对其影响应相对较小。

  反方

  不同区域会有不同的表现

  卢曦宇 红太阳地产企划总监

  滞胀的局面有可能会出现,但具体要视区域而定,比如像目前的桥北区域,持续不断的供应量支撑着市场有序地发展,目前还不存在‘价格虚高’的问题。”

  楼市的供需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房价的走向,如果一个区域的供应量很多,但价格居高不下,自然会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通过市场的调节,最终还是会回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以桥北楼市为例,下半年我个人认为会以稳步上升的趋势为主。为什么这样说呢?从成交量上看,江北的客群以外地来宁、靠近江北的几个区域、中低端客户群为主,80、90㎡的户型特别热卖,刚性需求居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势上仍会不断上升;而从价格来说,尽管目前很多人喊出了“破五”的口号,也确实存在部分楼盘有这样的现象,但是更多常规的楼盘售价仍没有跨过这个门槛,目前更多的仍是一种价值回归的状态。

  目前全国各地的土地价格不断攀升有其必然性,客观的市场成交状况把土地价格推高,出现这样的反弹也十分正常,这是一个先果后因的过程,从开发商角度来说也说明了他们对后市的信心,“地王”可能只是与其公司战略布局的一种巧合。至于“地王”的出现是否会推动房价?会有一定的作用,毕竟这涉及成本的一部分,但究竟其影响的程度有多少,这就要视具体个盘而定了。

  最后还想说一说现在“差异化”产品增多的现象。这是基于竞争、严重的同质化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附加值的上升有助于推动这些产品的“有价有市”,这与以上所说的“价格虚高”现象是有区别的。

  本版主持 高宏年

【编辑:位宇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