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资巨大的公共设施成“楼垮垮”折射什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耗资巨大的公共设施成“楼垮垮”折射什么?
2009年11月16日 16:11 来源:长沙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不久前,烟台市汽车东站的大楼上挂出一个醒目的条幅,上面写着:“大楼随时垮塌!请勿靠近!”据记者了解,这个建筑面积约两万平方米的汽车站是2001年底开工建设,2004年6月竣工的,但仅仅5年左右的时间,就成了一座危楼。当地老百姓套用时下的时髦用语把它叫“楼垮垮”。(11月15日《南方都市报》)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一座投资4000万元、历时2年多建成的汽车站大楼,在投入使用短短5年内“速朽”,成为随时可能垮塌的“危楼”,单看这短暂的使用寿命已然令人咋舌。然而,随着记者调查的深入,所揭露出来的质量问题远比这数字本身更让人触目惊心。投入使用半年后,候车大厅的天花板就出现水泥块脱落现象,并且因此砸伤过乘客;楼板的设计厚度本应该是70厘米,实际厚度仅为10厘米;屋面的保温层中夹杂了大量的建筑垃圾、编织袋等杂物……在震惊之余,每个富有正义感的人都会发出同样的追问,为什么一座耗资巨大的公共设施,是个存在严重先天缺陷的“畸形儿”?

  汽车站建成“楼垮垮”,这不禁让人想到明代的刘伯温在《郁离子》中讲过的一个寓言。有位叫做瓠里子的官员从吴地回广东,可以乘坐官船。他到岸边后发现有一千多条船,不知哪条是官船。送行的人说,这很容易,只要看船篷是旧的,船橹是断的,布帆是破的,那就是官船了。他照此话去找,果然不错。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府投资建设的“楼垮垮”,不正是现代版的“破烂官船”吗?

  “楼垮垮”也好,“破烂官船”也罢,它们的症结都在于没有具体的所有者,即经济学中的“无主所有”。一方面,国家作为公有财产的所有者,其地位和作用往往是无形的,而相关部门作为代管者,又存在责任和权利的不一致。于是,就形成了经济学家哈丁所说的“公地悲剧”。没有人真正对汽车站的建设负起责任,从招标、承建,到监理、验收,诸个环节形同虚设。先天不足的“楼垮垮”,顺利突破层层关卡而未被及时叫停,还堂而皇之地交付使用,直至质量问题暴露出来。

  更为严重的是,在漠视监管责任的同时,一些经办人员往往还不忘从中捞上一把,搭搭便车。在这起事件中,社会上流传“交通局长指定中标公司”的说法,以及区区村办企业“击败”当地最大国有建筑公司而中标的离奇事实,都把疑点指向“楼垮垮”背后隐藏的内幕和猫腻。

  相信,随着媒体的曝光,当地上级部门将介入调查,还原事实真相,处理相关人员。但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不能止于“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的事后追究,更应从中吸取教训,补上制度漏洞,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破烂官船”。在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的今天,凡可以交给市场运作的领域,政府应尽量从中抽身。对于必须由政府经营的公共领域,可以通过明晰权责的方式,对相关部门和责任人进行激励和约束,并邀请社会公众、媒体进行监督,从而将隐患解决于萌芽状态,将代价降到最低。

  作者:张遇哲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