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不宜居” 我们有法拒绝吗?——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中国城市“不宜居” 我们有法拒绝吗?
2009年11月25日 16:43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住建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徐宗威11月23日表示,中国城市的建筑密度太高、环境质量不尽人意、人际交流淡薄,不符合宜居的标准。

  环境差,容积率高,陌生感浓,人情味儿淡……想证明中国的城市“不宜居”实在不是件难事,不仅如此,“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城市里高昂的生活成本为城市的“不宜居”又做了注脚。

  可是,就是这样怎么看怎么别扭的城市却让我们不离不弃,就是这样缺乏人情味的冷漠的城市生活却让我们欲罢不能,甚至不惜做房奴、做“蚁族”,即使是卑微地处于这个城市的最底层,也要挣扎着在这个城市留下来。放着田园牧歌的乡下不去,非要把这本就“不宜居”的城市挤得更加“不宜居”,难道,我们都傻了不成?

  或许,以宜居标准来看,中国的城市实在是称不上讨人喜欢,但它却是公共资源分配的宠儿。城市集中了最高端的医疗条件、最庞大的教育资源、最优质的公共服务,而且,这种差距还有越拉越大的趋势。据统计显示,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3.33:1扩大为3.36:1,绝对差距首次超过1万元,而且这仅是城乡间的“纸面上”的差距,如果再把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对农村居民来说可望而不可即的各种补贴,像公费医疗、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救济等计算在内,城乡之间在资源分配之间的差距将更大。有着这样明显的资源优势,“不宜居”这样小小的缺憾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对于掌握着如此明显的资源优势的“不宜居”的城市,我们有权利拒绝吗?

  中国的城市“不宜居”,这些我们知道,可是充满着人情味儿、更加符合宜居标准的乡村却依然难以挽留住人们奔向城市的脚步,在一个可以预见的时期内,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都无法拒绝自己成为“不宜居”的城市中一员的诱惑,至于这个时期到底有多长,那只能取决于目前这种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结构还能存在多久。(温国鹏)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