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称255亿中国“新地王”是对楼市新政的挑衅——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评论称255亿中国“新地王”是对楼市新政的挑衅
2009年12月28日 09:15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多少年来,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只要是鼓励发展房地产政策,地方政府贯彻落实非常积极主动,不但发挥到极致,而且还要自己再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而如果是要收紧房地产政策,防范房地产风险,落实起来相当难,不但大打折扣,而且都以不适宜本地情况而架空国家政策。归根结底在于地方政府的GDP政绩和土地财政政策是始作俑者

  在政策出现动态调整的趋势下,地方政府和大开发商年尾反而显露出加紧推地和圈地的迹象。22日,底价高达165亿元的广州亚运城项目整体出让成功,由富力、雅居乐、碧桂园等民营地产三巨头组成的联合体以255亿元的总价竞得,成为全国“新地王”。

  中国“新地王”诞生的价位令人惊讶,255亿元,高出底价165亿元的90亿元,溢价55%;中国“新地王”诞生时间之短令人惊讶,在短短22分钟内竟然迅速竞价47轮,中国“新地王”仅仅用22分钟就诞生了;中国“新地王”诞生时机令人惊讶,楼市调控声声紧,近期先后下发几道金牌令箭:继国务院9日“营业税优惠政策”调整、14日“国四条”出台之后,17日财政部等五部委再度出手打击开发商囤地,规定拿地首付款不得低于50%,同时,这两天又出现了房贷首付款提至五成的传闻,社会各界预测,针对房市调控的土地、税收、信贷等政策还将会陆续出台。然而,在国家收紧楼市政策信号相当明确情况下,在此时机,开发商创造“地王”热情丝毫不减退,在广州竟然创造出了价格高达255亿元的中国“新地王”,怎不令人惊讶。其实,无论是“国四条”还是国土部等五部门出台的土地首付款不得低于50%的规定,开发商依然我行我素拿“地王”。日前,国土部等五部门出台政策的当天,龙湖、复地、保利、招商等在上海、北京、南京各大城市竞得土地,溢价率均超100%,最高逾400%。

  这是对楼市调控一系列政策的公开挑衅,是对楼市新政的讽刺和嘲笑。这充分说明中国楼市调控政策反反复复,对开发商的威慑力已经大大减弱,说明开发商已经对楼市新政具有了免疫力,说明开发商根本就没有把国家调控房地产的一系列政策放在眼里,也反映出当前调控房市的几道金牌力度仍然不够,急需继续在土地、税收、信贷等手段上出台更加严厉、强硬的政策。否则,震慑不了开发商,降伏不了高房价,楼市很难退烧,泡沫风险将越来越大,最终将给中国经济闯一个天大的祸。

  多少年来,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只要是鼓励发展房地产政策,地方政府贯彻落实非常积极主动,不但发挥到极致,而且还要自己再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而如果是要收紧房地产政策,防范房地产风险,落实起来相当难,不但大打折扣,而且都以不适宜本地情况而架空国家政策。归根结底在于地方政府的GDP政绩和土地财政政策是始作俑者。比如:年底在开发商我行我素拿“地王”的同时,地方在年底的推地力度也有所增强。

  我们注意到,只从“国四条”出台后,股票市场在房地产股大跌带动下,出现了新一轮的深度调整,这一方面说明我国房地产存在的泡沫是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说明房地产这个巨大泡沫已经绑架了中国经济、中国股市,房地产泡沫只能捂着、包着,稍有风吹草动对中国经济将会带来一定影响。股市已经对国家打压房地产泡沫政策作出了反映,如果接下来对GDP增长有所影响,调控政策会否半途而废?笔者十分担心。同时,我们注意到,一些反对调控的舆论势力正在发起进攻: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近日表示,老百姓望“房”兴叹是一个真实的谎言;一些开发商公开叫嚣,中国房地产没有泡沫,不需要政府介入。从舆论上对国家调控政策的抵触情绪已经开始泛起。

  因此,“地王”对楼市新政不理不睬;股市对新政反映激烈;一些舆论抵触新政,既说明楼市新政方向是正确的,也说明力度还有待加强。从土地政策上除了严格执行两年以上不开发无偿收回土地、两年内不开发收取闲置费用以及首付50%外,50%的首付款必须要求用自有资金而不是银行贷款,剩余50%必须在半年内付清。税收政策要瞄准土地、住房投资投机加大力度。房贷政策要瞄准投资投机进一步发力,第二套以上购房首付提至五成,应该尽快出台。

  对于国有企业盲目创造“地王”、对于银行信贷盲目跟进造成的不良贷款,必须强化约束机制,必须严格追究责任,坚决处理责任人。既不能因为担心这些企业经营以及这些企业拿各种借口相威胁就放松组合拳的力度,也不能因为国家出台调控政策就借口政策性影响而不处理责任人。(余丰慧)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