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争造新地王的央企冲击了什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评论:争造新地王的央企冲击了什么?
2010年03月18日 08:50 来源:人民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3月15日,全国人大十一届三次会议闭幕的次日,首都北京竟然一口气制造了3个新地王!而新地王的制造者,竟然都是长期被视为“共和国长子”的央企!消息传出,民众愕然。难道这就是“共和国长子”贯彻两会精神的实际行动?难道凤凰台主持人“政令出不了中南海”的调侃,以最快的速度得到了新验证?是谁给了它们冒天下之大不韪,与中央、与民意对着干的胆量?对于“长子”这种悖情悖理的行径,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吗?继续纵容“长子”如此胡为,老百姓的信心从何而来,又怎能增强呢?

  相关报道说,15日,北京单天成交6块土地,其中3块被公认为是新地王。经过64轮竞价,中信地产以52.4亿元的总价竞得大兴区亦庄住宅及商业项目,总金额超越2009年地王顺义区后沙峪镇天竺开发区22号地的50.5亿元,创下北京拍地最高总价。经过84轮的激烈竞价,远洋地产旗下子公司远豪置业以40.8亿元竞得北京大望京1 号住宅混合用地,地块楼面地价达每平方米2.75万元,被认为是北京市场上新的“单价地王”。同日,海淀区东升乡居住、商业项目被世博宏业以成交价格17.6亿元拍得,该项目除去3 万平方米的酒店项目后,折合楼面地价为28308 元/平方米,再次超越了刚刚坐上地王“宝座”的大望京1号。“北京新的地王诞生了!房价马上会推高”,著名房产大亨SOHO中国董事局主席潘石屹据此在第一时间做出判断,他对大望京1 号地的测算结论是:销售单价要到45000元/平方米,才可以有10% 的利润。以此推算,“东升”的房价会更高。可以想见,新地王必定强推周边地区房价进一步上涨,并鼓动整体房地产泡沫继续膨胀。

  这一最新事实,立马产生了巨大效力:人们对“国11条”、“京版11条”、“国土部19条”等调控政策的怀疑,进一步加重;对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的具体措施能否真正落实,表示担忧;而对房地产市场的未来走向,则感到更加迷茫、无底。很显然,“长子”们的这一行动,绝不仅给房地产市场增加了新的动荡因素,更是严重伤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是对中央政令执行力的直接冲击。

  其实,在今年的两会上,某些“长子”的劣迹,已经受到广泛而激烈的批评。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的讲话,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她十分气愤、毫不留情地指出,“说了很长时间要解决垄断行业的问题,但是长期不落实,结果蛋糕在垄断行业越做越大”,很多垄断行业的国字头企业,“动不动就以长子自居,我很反感,你要是长子你就要管家,你不能占尽政治优势、资源优势、市场竞争优势,但又不担风险不管家里的穷人”。对于国企争造地王,她很不以为然地说,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宽松货币政策下,银行主要的贷款给了国字头企业,“钱多得流油,就去当地王,这是老百姓绝对不能接受的。看着地王是我们的国企,我都傻了。再别提长子了,广大中小企业吸纳了2.5 亿的农民工,他们是共和国的什么子?”显然,这已经不是一般性的批评,而是代表广大民众“讨伐”央企劣迹的“檄文”。其背后则是汹涌澎湃的民愤。

  少数自称“长子”的国企为什么敢于公然抗命,向中央叫板?说到底,就是利益驱动。从法律层面说,参与土地竞拍,是企业拥有的权力,无可厚非,完全合法。但是,作为国企,由于它们拥有着种种特殊的资源优势,又有别于一般意义的企业,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在维护中央权威、执行政府政令方面,理应发挥表率作用。然而,近年来,一些国企已经异化成羽翼丰满、权势雄厚的既得利益集团,逐利、弃“义”、卸“责”,甚至陷于极度疯狂状态,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不断实践先哲的经典论断--“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面对这些“长子”的逆行,面对着这些为继续谋求暴利、维护既得利益而频频出轨的“疯子”,中央会放任不管吗?亿万民众会无限期地容忍吗?张梅颖实际已经代表人民清楚地表达了一种忍无可忍的情绪。但愿当局者不要忽视。

  当然,遏制房价疯狂,并不是靠约束“长子”就行的,必须多管齐下,包括大幅度增加普通住房的供给、针对新情况改革土地出让办法、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抑制投机性购房、严厉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等等。但人们要问,如果连“长子”带头不听招呼、不尽职责的逆行都管不住,还凭什么相信其它措施能够真正落实到位呢?中央电视台在新闻 1+1节目中,不是已经发出了“是不是总理说了不算,总经理说了才算”的疑问吗?(吴酩)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