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收入买1套房" 经济评论家称符合国际标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6.5年收入买1套房" 经济评论家称符合国际标准
2009年09月09日 15:17 来源:重庆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9月7日,“2009内陆开发高地论坛”在重庆举行,迎来了国内十家知名媒体的总编。

  “重庆的房价还会不会涨?”面对第一财经日报总编秦朔的提问,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透露了重庆市调控房价的目标——一个正常就业的普通家庭,6.5年的家庭收入可买得起1套中低档商品房。

  在百姓买不起房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的当下,“6.5年收入买1套房”的说法一出,顿时引来了媒体和网络关注的目光。

  一日之内成为热词

  “重庆成为国内第一个明确提出控制房价目标的地方政府。”——新浪房产频道如此评论。

  “本人在上海设计院干了几年了,如果重庆能真正履行这个诺言,我将放弃上海去重庆。”——新民网的一位网民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胆量可嘉。”——中新社在相关报道中沿引了网友的说法。

  ……

  南方都市报、东方早报、晶报等全国各大媒体,都对此给予了浓墨重彩的报道,网民在博客里也展开热议。

  “我认为重庆这个调控房价目标,是中国房地产业开张以来,最为具体、最为明确、最能鼓舞百姓的调控目标。这在全国称得上是独树一帜,极具典型示范意义。”和讯的一位网友在博客里写道,“从重庆提出的目标及措施看,政府完全有能力控制房价。”

  “6.5年收入买1套房”的说法仅仅面市一天,截至昨日晚6时,输入“6.5年收入买1套房”,在百度里可查到29300篇相关网文。

  调控指标国际接轨

  “把房价收入比作为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目标指向,重庆堪为国内第一家。而从黄副市长给出的房价收入比6.5倍的数字看,终于让中国人的买房压力实现了与国际接轨。”著名经济评论家马红漫评论说。

  所谓房价收入比,是指住房价格与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这已经成为衡量楼市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重庆市社科院财政金融研究所所长邓涛表示,上世纪90年代初,世界银行专家黑马(Andrew Hamer)先生在进行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研究时,提出了一个世界银行认为“比较理想”的房价收入比例——4~6倍,这个比例从此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据调查,目前全国大部分大中城市房价收入比超过了6倍,其中沈阳、贵阳、南京、广州、大连和西安的比率都超过了20倍,北京2009年的最新数据更高达25倍。

  邓涛粗略地框算了重庆的房价收入比。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测算,今年全市双职工家庭的年平均收入大约为5.39万元。而7月份的主城区商品房成交均价为3987元/平方米。如以目前人均住房面积29.7平方米计算,那么有两人就业的三口之家,现实的房价收入比在6.7倍左右。如果按一套房80平方米计算,则只有6.01倍。

  现实反差事出有因

  “你觉得重庆双职工7年买套房能实现不?”腾讯网曾专门就此做过网上调查,结果超过80%的参与者表示“不能实现”,其中47%的人认为“房价比工资涨得快”,34%的人感觉“这只是美好的梦想”。真正相信的人只有6%。

  “从数据层面来理解,可以说重庆房价一点也不高。”房地产独立评论人牛刀也关注到此事。他称,重庆市统计局公布今年1~7月全市住宅销售均价为3185元/平方米,照这个房价计算,重庆市民6.5年的收入,已经买得起了。那么,为什么实际上还是有许多居民买不起房呢?

  “这里面还是一个两极分化的问题,一个就近买房的不现实问题。”牛刀称,每平方米3185元的房价,市辖区县也被统计在内,这就拉低了数据。在交通并不发达的重庆,如果以就近原则买房,重庆主城区的居民会觉得周边全都是高价房。而职工就业又因为行业、工种不同,收入差距实际上比较明显。加上普通市民还面临着工作就近、子女入学就近、看病就近等等,这样综合下来房价仍然显得很高。

  “这一套房到底是多大面积?”不少网友称“笼统地说一套房,标准太模糊”。如果按90平方米/套计算,基本是目前的水平。如果是按70平方米计算,那房价还会上涨。“希望是按普通住宅144平方米的标准计算,那样的话房价应该还会下跌。”

  创举能否全国效仿

  当国内许多地方对于房价问题还停留在议而不决阶段的时候,重庆的举措,给求房若渴又望楼兴叹的普通百姓带来了一丝希望。“6.5年收入买1套房”的承诺,比起一些地方一辈子、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才能买一套房的境遇,自然会让市民有更多兴奋的理由。

  马红漫评论说,事实上,长期以来围绕房地产市场的各项调控政策,始终缺乏一个可供直观考核的目标,也鲜见直接以房价高低为标准的调控指向。房价越调越涨,调控部门的努力很难得到公众的认可。房价收入比可以作为判断房价是否理性的重要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家仍然期望能够有更多的地方政府对重庆进行效仿。

  邓涛表示,从目前地王的出处可以看出,房价大部分是国有资本在推高。“要真正提升公众的福祉水平,关键还在于要提高公众的收入水平。” 记者 陈富勇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