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与房价齐舞 过江隧道只“富”了开发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交通与房价齐舞 过江隧道只“富”了开发商?
2009年09月17日 09:57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从2005年的每平方米2000余元到如今临近“破五”大关,南京市江北板块的房价就像坐上了热气球——只要热气升腾,就能一路上飙。而支撑这个热气球的一大主要燃料,就是继今年8月南京纬七路长江隧道全线贯通之后,又一条将在年内开工的南京长江隧道——纬三路过江通道。

  楼盘与隧道共荣

  南京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大约4年前,自己的几位同事在南京江北板块的苏宁天润城一期买了房子,当时的房价每平方米不到3000元。不过,这几位同事购房后并没有居住,而是为了“升值”。

  升值的预期来自南京大力建设过江隧道。2005年公布的《南京市浦口区近期建设规划》中提出,2007年底之前,南京将要完成纬三路过江隧道前期准备工作。建设纬三路过江隧道的目的,一是为了缓解长江大桥交通压力,二是为了刺激江北经济。当然,拉动江北经济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拉动当地楼市。

  交通对房地产经济的拉动作用已经成为业内共识。“城市发展与交通是互相促进的关系。”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综合交通研究所副所长葛宏伟表示。

  对于大部分江北楼盘来说,纬三路过江隧道的利好程度,甚至超过长江三桥和纬七路过江隧道。按照当时的规划,纬三路过江隧道位于长江大桥上游约3公里处,隧道的江北进出口距离浦珠路只有两三公里。而江北地区的大部分楼盘几乎都是围绕着大桥北路、浦珠路而建。2005年,受益于纬三路隧道的楼盘已为数不少,仅总建面积百万平方米以上的超级大盘就有明发滨江新城、大华·锦绣华城、苏宁天润城、威尼斯水城等。

  当时,业界估算,纬三路过江隧道预计最快将在2010年左右通车。不过,这一美好远景并未如期兑现。

  交通与房价齐舞

  隧道利好不负众望,拉动南京江北楼盘一路上涨。2007年上半年,苏宁天润城的均价已经逼近每平方米4000元。南京市民苏先生一家,就是在房价达到每平方米3900元时成为了苏宁天润城业主。

  尽管纬三路隧道未能按时动工也让江北楼盘徘徊不前了好一阵子,但不管先期业主怎么不满,甚至觉得上当受骗,涨上去的房价都没能再降下来。2009年8月,尽管南京楼市销量锐减,但江北板块却凭借相对充足的供应量、明显的价格优势销量逆势增长。

  根据搜房网统计,8月南京楼盘销售前十名中共有7家江北项目,5家是桥北的热点大盘。江北楼价也开始纷纷临近“破五”,苏宁天润城从6月的4400元涨到了4800元,旭日爱上城也从4700元上调到了4900元。甚至有项目计划在9月份开盘冲击7000元/平方米。短短半年时间,江北楼盘每平方米均价上涨了1000多元。

  看来,随着纬七路全线贯通、纬三路隧道年内开工,江北楼盘价格的全面“破五”,恐怕只是时间问题。

  疏通与收费难平

  建设纬三路过江隧道的另一目的,就是解决南京江北板块发展的交通瓶颈。

  按照近日公布的纬三路过江通道规划,工程位于南京长江大桥与纬七路南京长江隧道之间,全长约7.2公里,计划于2014年建成。相对纬七路过江隧道、长江二桥、长江三桥,纬三路过江隧道更加靠近南京中心城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非常明显,被称为南京长江大桥的“姐妹桥”。规划之初,纬三路过江隧道就定位于有效分流长江大桥的车辆。

  不过,南京的过江通道为数众多。2008年,《南京过江通道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在结合沪宁高速铁路和地铁线路调整的基础上,南京最新的过江通道规划数确定为10个。

  这不禁使人发问:对南京这样的城市来说,究竟多少过江通道才算够?上海交通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高汝熹表示:“一方面,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常常估计不足,交通建设经常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中国人口众多,决定了不太可能出现运力饱和的状况,供不应求才是主要的。”

  南京市民刘女士给出了另一种解读。她表示,目前除了长江大桥较为拥堵,长江二桥、长江三桥都“不太挤”,原因无外乎二桥、三桥都收取不菲的过桥费。

  从目前的规划看来,纬三路隧道是否收费还得看南京的过江通道“一票制”是否成行。假如纬三路隧道建成之日,“一票制”还在酝酿之中,收费的隧道能够分掉多少车流,又是一个未知数。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