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开发商一致求稳后市 谨慎备战“金九银十”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深圳开发商一致求稳后市 谨慎备战“金九银十” 
2009年09月29日 15:43 来源: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作为传统的销售旺季,往年的“金九银十”开发商一般都会尽可能通过各种方式对项目进行宣传和促销,争取将房源销售出去。然而,今年的“金九”开发商似乎没有太大的动作,相反不少新盘纷纷推迟入市时间。那么,随着一年一度的秋交会即将启幕,市场将往哪个方向走?这成了坊间热议的话题。对于购房者来说,在关注市场的同时,相信也十分关注今年的“金九银十”开发商准备如何卖房、他们的销售策略如何、对于市场有怎样的心态。本期我们邀请部分开发商、中介以及业内人士共同讨论。

  后市不可能大力度促销

  邹翔 水榭花都房地产有限公司营销总监

  由于2007年年底至2008年多数发展商开发节奏放缓,加上目前处于开发低点,因此造成近期新房市场供应量偏少,预计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能够迎来较大的放量。最近业内再次流传拐点论的说法,个人认为接下来市场成交量可能有所萎缩,但价格下调的可能性不大。

  以水榭山三期来说,目前销售策略基本跟前期项目一样。工程的进度刚好在这个节点上,而且适逢传统的销售旺季,人气活跃有利于项目的销售,但该项目不参加今年秋交会的展示,主要考虑到其购买群体的特殊性。至于新品的定价,到时将参照市场实际情况、结合项目周边楼盘以及自身的情况等综合考量,而所谓的优惠营销,将在定价时直接考虑进去。

  作为发展商,我们对后市的判断偏乐观,同时也比较谨慎。对于今年的“金九银十”,个人觉得发展商大力度促销的可能性很小,这主要和目前的市场环境以及发展商的资金状况有关。

  开发商理性定价是销售关键

  刘莹 深圳市星彦地产顾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今年“金九银十”市场的销售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动。上半年开发商通过销售存货获得了不错的收益,目前手头资金比较充足,因此现在新盘入市的话,估计不会高价入市也不会大批量推出新品;至于购房者,现在观望的居多,但跟2007年和2008年的观望情绪不同,目前处于一个犹豫的阶段。假如接下来不出现利空政策的话,加上开发商合理定价,不排除观望的购房者重新入市。

  对于预计在10月中旬入市的花样年花郡,到时将把1000多套产品全部推出,项目销售的关键是定价,目前的策略是争取今年年底前消化大部分产品。

  如果开发商在开盘时理性定价,估计今年的“金九银十”不会有太多的优惠活动,但个别区域可能例外,如龙华部分大公司项目,前期定价偏高,存货又多,只能在推出新货时加大优惠力度。总的看来,开发商对市场持审慎的态度。至于销售方面,不同的户型可能面临不同的际遇,目前来看,小户型和豪宅的销售都不错,中等普通住宅压力较大。

  策略不变,对销售环节谨慎

  王启军 鸿威地产营销总监

  无论是“金九银十”的旺季还是普通的淡季,任何季节市场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不同区域不同地段不同产品的价值不同,价格也因此不同,销售的方式和情况也不相同,楼盘因差异性而面临不同的市场。

  对于尚未入市的海怡湾来说,销售策略和以往的产品类似,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产品和服务上面。项目面市时间预计为11月,主要是因为:一,工程进度赶不上在“金九银十”亮相;二,我们希望能够实实在在展示产品。至于价格,目前还没有最终确定,定价将以产品的资源价值、承办成本投入以及市场行情作为参照。

  我们对目前的市场抱着平和的心态,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很有信心,但对产品的营销和销售比较谨慎。对于房企来说,销售环节是很严肃的,毕竟关系到之前所有的投入和心血等待市场的检验。

  多数开发商存在求稳心理

  玉家雄 深圳中原物业顾问有限公司二级市场常务副总经理

  从7、8月开始,新房市场的供应量就开始锐减,这跟上半年的市场过于火爆有关,由于销售速度超过了预想,打乱了很多开发商原来的计划。9月以来,新房市场的推量仍然较小,不过预计近期会有所突破。

  目前市场的基调主要是平稳,加上二手房市场成交仍比较稳定,这说明刚性需求是存在的,因此开发商在价格上不可能做出太多的让步,优惠促销也不可能太多,但价格继续追高的可能性也不大。

  由于上半年销售火爆,大部分开发商已经差不多完成今年的销售预期,所以现在心态比较平和,这种“求稳”的心理促使他们不会因为“金九银十”而在策略上作出较大的调整,只希望能够平安度过今年就行。另外,开发商也不希望市场过于疯狂而引起政府的注意,毕竟调整对于开发商并没有好处。因此,多数开发商对于市场在乐观中保持谨慎,接下来的定价也将趋向理性。(方丽敏/主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