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房价需要更多民生解读——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深圳房价需要更多民生解读
2009年11月03日 17:20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日,著名财经评论员马红漫做客金钥匙·南都公众论坛,对中国经济复苏作出了肯定的判断,但对房价走势却显得更为谨慎,认为房价只是可能出现拐点,而且能拐多少,也不敢判断(见昨日《南方都市报》)。

  深圳作为一线房地产市场,房价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已成为影响深圳发展的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以市民收入来分析,按照官方统计数据,2008年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3454元,即使是双职工家庭年收入也不到9万元,以房价不超过7倍年收入的标准计算,他们能承受的房价为63万元。折算为特区内新房约30平方米、二手房约40平方米。对一个标准的三口之家来说,这显然达不到小康标准。目前深圳经济适用房标准都达到60平方米以上,但对占深圳人口70%以上的非户籍人口来说,他们不具备申请条件。

  为什么没有考虑关外的房价问题?一方面关外城市发展比较成熟的地区,房价也早已飙升到1万/平方米以上,而其他地区,与特区内相比,还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公共交通也远远不能适应市区工作、郊区居住的模式。

  以人口结构来分析,深圳230万户籍人口的住房问题应该说已基本解决,真正应该关注的是深圳超过800万的非户籍人口的住房问题。非户籍人口中,真正的私营企业主和金领阶层所占比例非常少。对非户籍人口中的普通白领阶层和创业阶层来说,高房价使他们成为了夹心阶层。经过一段痛苦的茫然期后,他们可能只有选择撤退。而对深圳来说,他们是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中坚力量。深圳是一个实现梦想的城市,而梦想的根基,就是房子和家。

  对产业工人来说,商品房不在他们的梦想范围,他们希望的仅是丰衣足食而已。除部分工业区和企业提供宿舍以外,大部分人需要廉租房来安身。然而,非户籍人口廉租房问题至今尚未破冰,政府也无法提供足够的廉租房源。目前主要还是依靠城中村来承担外来人口廉租房的角色,但城中村改造也在日益压缩这个空间。

  虽说财政体制遏制了房价下跌空间,但深圳问题应该没有那么严重。深圳2008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了800亿元,而全市国土资金收入不到200亿元。政府对地价收入的依赖并不大。要缓解房价对深圳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政府应有更积极对策:一是保障性住房政策应该有重大调整,住房保障应该转移到有正当职业的非户籍人口的廉租房保障上来。二是特区外的城市化水平要有实质性提高,尽量缩小特区内外在环境和管理上的差距。三是城市的区域功能需要有大调整和发展。规划的特区外各功能区、卫星城不仅要有完善的居住功能,更要有吸附相关产业发展的能力和与特区内相当的城市化管理水平。只有城市实现多点面发展,才能有效缓解特区内的发展压力和市民的房价压力,促进深圳房价的稳定和结构平衡。(博主:轻舟击水)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