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村巨资盖楼引发议论 网友称巨资花得不实惠——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华西村巨资盖楼引发议论 网友称巨资花得不实惠
2010年01月20日 07:43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华西建造摩天大楼引发网上议论如潮

  一座328米的高楼将挺立在华西村的土地上。目前,60层主楼已经封顶。按计划,20年前就已经住进别墅的华西村民们,即将完成居住质量的又一次提升———住进五星级的摩天大楼“空中华西村”。然而,在这座中国排名第八的摩天大楼不断增高的过程中,有中国“第一村”之称的华西村也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从华西经济模式的持续发展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网民都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巨资盖楼可谓大手笔

  不少网友认为,华西村建一座中国排名第八的高楼来彰显其作为“第一村”的地位,可谓大手笔,但这笔巨资花得既不“实惠”也“不是地方”。

  “当然,华西大楼并不仅仅作居住使用,一部分产业将用来发展第三产业。近些年来,每年到华西村参观访问的游客据称达到100万,来访者多是以基层政府组织为主的各种代表团,以‘参观学习’为目的。目前华西村旗下的企业多集中在钢铁、纺织、有色等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对这些较为落后的产能进行升级改造是当务之急。”网友“瞿玉荣”认为。

  集体经济与私有经济的利弊博弈

  “华西村由村民集资20多亿元盖世界第十五高楼”,“小岗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沈浩病逝在工作第一线”———别出心裁的网友把这两条报道摆在了一起。前者是当今中国“第一村”,后者是三十年前的“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1978年的安徽小岗村,闯出一条土地承包的中国农村改革之路;华西村在当年则坚决地顶住了来自各方面分田单干的巨大压力,一直坚持走集体经济的道路。三十年后,“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人均收入只有两千多元,村集体欠债数万元,而华西村的集体企业年产值已超过450亿元,净利润35亿元。

  “当年小岗村‘包产到户’开启了中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大潮,坚信‘集体经济的效率低,私营经济的效率高’。然而,事实证明,几十年下来,这一私营经济的典型并没有成功,华西村这个集体经济的典型却富裕了。我们应该认识到,个人主义、私有经济并不是药到病除的灵丹妙药;集体经济也不像有些经济学家说的那样,就是低效无能。两个事实恰恰说明,在某些情况下,集体经济的作用完全可以胜过私有经济,而且胜过很多。私营经济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绝对选择,集体经济也不是必须抛弃的落后制度,关键还在于要针对现实,做出适合自身条件的选择。”乌有之乡博主“刘仰”认为。

  要让华西的“高度”成为中国农村的“高度”

  搜狐博主“余以为”表示,“增地空中新农村大厦”的意义与其从建筑高度来解读,不如关注那拗口的名称。“华西村产业很多,最关键的资源既不是人力也不是技术,而是土地。‘增地空中’直白地说明了华西村对土地的渴求。”

  “余以为”指出,华西村和所有先发达农村地区的经济奇迹证明,农民只要拥有土地支配权,只要基础条件具备,就有能力自己实现工业化、城市化。而条件不成熟的地区,即使政府征用农民土地也不能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反而浪费土地,延缓发展进程。

  “‘增地空中新农村大厦’的高度再高,也不代表中国农村的高度。为什么华西村只有一个?如果华西村盖高塔能够激发世人思考,也不枉那25亿元的造价。”“余以为”直言道。

  (记者 肖婧 整理)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