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潜伏”炒房客择机抄底 只询价不出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北京“潜伏”炒房客择机抄底 只询价不出手
2010年06月24日 08:53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每当楼市前景向下,以“抄底”为目的的看房团,就会突然涌现。

  时下,每个周末,大大小小的看房团向楼市“重镇”北京涌入。一拨又一拨的看房者,游走于售楼部。但人气并不意味着买气,对于房价,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未到抄底时,何必急出手”渐成共识。

  一直以来素有“投资价值冠军”之称的小户型如今坐上了“冷板凳”,少人问津。京城各大中介纷纷表示,炒房人“绝迹”了。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显示,5月份,一居室小户型成交比例仅为一成,连续三个月下跌,而小户型的青睐者大部分都是投资客。

  不过,种种迹象却表明,无论是有自住需求的购房人,还是投资客,都在酝酿新一轮“抄底”。看房团就是“抄底”楼市的一个缩影。

  进入6月,看房团一下子多了起来,且名头一个比一个响亮。有网站更是打出“百团大战”的旗号,全国联动,欲集结购房者集体抄底;也有网站在每周例行的看房活动中,增加楼盘数量。

  据报道,北京楼市出现新一轮打折促销,幅度最大8.3折。新政大棒压弯了楼市的腰,加上传统淡季作祟,买方说什么也不愿走进售楼部,此背景下,看房团开始发力。一手牵起房地产开发商,给了企业一个“团购”打折的理由;一手牵起购房者,用优惠作为诱饵,让百姓愿意走进售楼部。

  据21世纪不动产等多家中介公司数据显示,目前至少有三成购房者在“潜伏”。而日前一项调查显示,53%的购房者明确表示要在这一轮楼市调整中抄底,现在乃是询价阶段。

  与跟着看房团四处看房不同,很多“散兵游勇”各自为战,臧天浩就是其中之一。

  在惠新东桥附近工作的白领臧天浩告诉记者,一周以来,他把自己要买房的消息散发给了位于亚运村一带的很多中介公司,不仅不辞辛苦地奔走看房,还愿意接听所有中介来电以及短信的狂轰滥炸。

  臧天浩说:“我已经错过了2008年整个一年、2009年初最好的抄底时机,这次眼看着房价迎来新一轮降价,无论如何也要抄一回底。”

  为了这一次的购房抄底“战役”,臧天浩花了不少工夫。他给记者看了一个笔记本,上面详细地记录了每一家中介公司推荐的每一套房源,甚至还有自制的价格曲线图,精确到每一个小区。

  在与记者的交谈过程中,臧天浩不停地接听中介公司的电话。挂掉电话,臧天浩感慨地说:“看看,欧陆经典的房子都降到2万元/平方米了!我可要实时监控房价变化,准备随时出手。”

  臧天浩除了在中介公司发布信息,在58同城网房屋板块上也是“辛勤耕作”。“网上很多房源是房主直接发布的,要是看上了房子,至少在中介费上能省下不少。”臧天浩盘算着。

  对于刚性需求,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副会长秦占学认为:5月BHI指数(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为134.9%,比上月增长19.7%,BHI继续上涨,说明建材家居市场的景气度拐点还未出现,商品房的“刚性需求”还在增长,从指数的构成中可以看出,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还未对国家“房产新政”做出明显的反应。

  与刚性需求的购房者一样,投资客们也在“蠢蠢欲动”,开始游走于各个楼盘。

  “虽然现在房子卖的不好,但是并不是购房需求减少了,只是都‘猫’着,尤其是那些江浙一带的投资客,这一轮房价下降对于他们来说不一定是坏消息。”中鑫嘉园我爱我家销售顾问小刘透露,多数客户现在态度很“暧昧”,“不说买也不说不卖,每次看完房也没个说法。”

  荧灿地产总经理顾晨天分析认为,三个月前,江浙一带投资客就已经抛售了手中大部分房产,由于前期获利颇丰,投资客手中握有大量资金,从市场数据来看,炒房客确实退市了,但不排除随时重返楼市的可能。

  而究竟何时楼市会见底?业内人士认为,要等调控政策退出或放宽时,那时才可能出现抄底良机。

  中原地产、荧灿地产、21世纪不动产等多家中介表示,目前市场上潜在的大量“抄底族”将成为房价报复性反弹的最大威胁,一旦爆发,房价快速反弹的情况或将再次上演。而防止人们手中大量的闲钱流入楼市的根本办法,就是为资金找到更好的投资出路。本报记者 戴明阳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