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谋激活地市开发商攒钱抄底 新一轮圈地开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政府谋激活地市开发商攒钱抄底 新一轮圈地开始
2009年05月13日 09: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与楼市成交迅速恢复相比,土地市场也正从冷清转为活跃。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最新监测报告显示,“五一”后的第一周,20个重点城市共推出土地宗数环比增长73%;推出土地面积环比增长48%;成交土地宗数环比增加13%;成交面积环比增加34%。

  土地交易的回暖是因为买卖双方都表现出积极姿态。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土地的有效成交,开始主动“迎合”开发商;另一方面,受楼市回暖影响,开发商对土地储备的态度也有新变化。

  政府谋激活地市

  地方政府在近期的土地市场回暖中“功不可没”。“土地出让金直接关系到政府的财政收入,特别是在当前亟需投资拉动经济的情况下,土地收入对政府的意义更为重大。目前地方政府采取的各类措施也相当‘应景’。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对土地收入的依赖性还是很大,依然希望土地能够卖个好价钱以充实财政。”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回建强认为。

  上海去年11月就在工业用地出让中出现土地挂牌预告,意在地块上市前,提前对开发商的拿地需求进行摸底,避免土地上市后遭遇流拍。近日上海又将这一手法又扩至商办用地,以促进有效成交。今年1月,厦门在出让一幅商务金融用地时采取了挂牌预申请的出让方式。而本月5日,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也正式启用土地预出让制。此外,北京还适当延长了部分地块企业缴纳土地出让金的期限。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市场反应良好的话,土地预出让的范围和城市可能进一步增加;而采取延缓土地出让金缴纳期限等“妥协”措施,也是政府激活低迷土地市场的一个策略。

  开发商攒钱抄底

  地方政府努力地在“抛绣球”,对土地有客观需要的开发商们的热情也逐渐被唤起。虽然去年楼市低迷,但一些去年行动谨慎的开发商也攒下不少钱,同时在今年销售回款及融资顺利的情况下,开发商抄底拿地的兴致也愈见高涨。具体到开发商,拿不拿地原因并不相同。

  “财大气粗”型。如4月绿地集团以9.5亿元、高出起始价36%的价格拿下松江区辰花路15号B地块,这也是上海今年以来总价最贵的地块。加上今年2月在天津拿下一块1100亩的地块,3月底宣布投资百亿元参与上海嘉定新城1050亩的项目建设和老城改造等,绿地的土地储备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而前两年绿地在上海的拿地资金约80亿元,销售回款则达100亿元,也暗示其有充分的资金拿地。

  “迫不得已”型。如4月金地以5.6亿元拍得上海青浦一幅住宅用地,总价超出底价82%,该地块也成为2008年以来上海溢价率最高的地块。据了解,前两年金地在上海的销售额有77亿元人民币,却一幅地也没有买过,而且也已没有新的发展项目,所以此次大方出手被业内视作情有可原。此前金地董事长凌克已向媒体表示,虽然截至2008年底的土地储备可保障公司未来3年的开发量,但是要考虑2011和2012年的利润增长及今后的持续发展,2009年必须拿地。据悉,金地今年预计用50亿至100亿元的资金买地,但倾向于短平快的项目而非周期长的大项目。

  “入不敷出”型。如招商地产在07、08年花了18亿元在上海拿地,但这两年的销售回款却只有6亿元。虽然前期花大钱买下的95万平方米的土地使其有了一定的储备,但考虑到其回款资金量偏少,现在想拿地怕是“力不从心”。

  新一轮圈地开始

  “在备受政策和资金重压的2008年,土地储备某种意义上成了开发商的沉重负担,叫卖二手地或寻求土地‘合作’的情况增多,退地事件也时有发生。但如今楼市形势又好转起来,随着商品房存货获得消化,土地储备又一次实现角色转变,从此前的麻烦、负担变为开发商赖以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财富。”回建强表示。

  的确,随着楼市销量不断攀升,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就会凸显出来。这就不奇怪土地市场为什么会突然热起来。以上海为例,今年一季度,上海包括本地、外来及外资的品牌开发商无一家在土地一级市场拿地;但进入4月后,14幅经营性用地挂牌出让无一幅流标,并且普遍出现高溢价情况,而5月推出的几十幅土地也都有企业报名参与。

  回建强还指出,在新一轮的圈地活动中,大型开发商表现积极,如近期有金地、绿地、SOHO中国、汤臣等知名企业纷纷出手,或从一级市场竞价,或在二级市场收购,都表现出对后市的乐观态度,积极“抄底”。同时,大开发商的积极行动似乎也凸显了中小开发商的尴尬,“在市场回暖中,明星企业可获得更多机会,往往凭借资金方面的‘底气’占尽先机。”

【编辑:位宇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