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本周出台土地新规“价高者得”将作古——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北京本周出台土地新规“价高者得”将作古
2010年04月13日 10:27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作为国土部指定的试点城市,北京将于本周内率先出台土地出让新规。

  据了解,新规将在土地出让方式、保障房配建等方面做出规定。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按照新规的思路,土地出让不一定要“价高者得”,但在部分地块中,开发商需配建相应比例保障房,即土地出让收益由以往的“暗补”变为“明补”。

  本周内出台新规

  新规的出台始于国土部的一纸规定。今年3月10日,国土部发布《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即 “34号文”)称,将在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选择部分地块进行试点,探索坚持和完善招拍挂制度、有效控制房价地价的政策和措施。

  据了解,北京是试点城市之一。上月底,北京市国土局召集市场人士“座谈”。一位参与“座谈”的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不少人士在会上提议,对拍卖出让的土地进行限制,多采用招标出让的方式,也有人建议将保障房和商品房地块捆绑出让。

  此前,坊间也有传言称,北京市的新规将包括抬高竞价阶梯、限制竞价次数、多采用“暗标”等内容,但均未得到官方证实。

  昨日,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副主任叶向忠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北京市的土地出让新规将在本周内推出,但他并未透露具体内容。

  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市场部的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新规将在土地出让方式、保障房配建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今后北京市的土地出让将按照新规进行。他还表示,招拍挂作为土地出让的基本制度将不会改变。

  变“暗补”为“明补”

  “是市场预期推高了地价,而不是招拍挂制度本身。“北京市国土局的相关负责人昨日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她还表示,按照新规,土地出让不一定要“价高者得”。另外,土地出让收入由“暗补”变为“明补”,是新规的主要思路。

  该人士表示,以往政府多采用拍卖方式出让土地,这种方式表面上容易推高地价,但政府已将该部分收入用于土地一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房建设等方面,此为“暗补”。

  她表示,新规的思路为“明补”,即不一定采用价高者得的方式出让土地,但在保证政府收益的基础上,规定开发商需配建一定比例的保障性住房。事实上,北京市在此前的土地出让中已有这种尝试,但并未大规模推广。

  此前曾有媒体称,北京市将在土地交易前,委托专家和评估机构,根据该地区当前的房价和地价进行综合评估,并确定合理区间。如果土地竞价超过这一区间,仍有开发商加价,将不再采取“价高者得”,而是综合评定竞标开发商的资质、资金能力、开发建设规划,特别是配建保障房和承担公益性设施建设等内容,来确定最终竞得者。

  对此,该人士表示,上述方案也曾纳入过北京市国土局的讨论。但至于该方案是否就是最终方案,她表示尚不确定。

  来自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的信息显示,本周四(4月15日),北京将有4个地块进行现场竞价,均为多功能用地。若新规能较早出台,这4个地块极有可能成为第一批“试验者”。

  同步播报

  3月份70城市住宅地价环比跌20%

  来自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3月,全国70个重点城市共推出土地1073宗,土地面积6495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74%和118%。

  其中,推出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413宗,土地面积3703万平方米,同比涨幅高达179%和279%。

  同期,全国70个重点城市共成交土地1049宗,成交土地面积648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用地成交384宗,同比增加251%;成交面积3342万平方米,同比增加354%。

  报告显示,受土地调控政策的影响,70个重点城市的楼面地价连续两个月下降。3月70个城市平均楼面地价1438元/平方米,环比下跌31%,其中住宅用地平均楼面地价1868元/平方米,环比下跌20%。

  另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国土部将于本周内公布各地2010年的土地出让计划,届时,各地将恢复住房用地的出让。(记者 张敏)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