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诉求牵引政府决策 银川供热价格下调两角——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民生诉求牵引政府决策 银川供热价格下调两角
2009年11月09日 14:12 来源:京华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尽管很多城市供热价坚如磐石,银川市政府还是赶在供暖期到来之前,对2009年至2010年供热季供热价格进行适当下调,居民供热价格每月每平方米下调两角钱,由原来的4元降到3.8元。

  民生诉求牵引政府决策

  今年煤炭价格下降、供热成本降低,所以很多用户非常关心供热价能否下调。针对煤炭价格下降,老百姓要求供热价下调的呼声,银川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决定适当下调供热价。

  据银川市发展改革委的一位负责人介绍,由于燃煤锅炉、天然气、热电联产供热有区别,今年调整供热价首次采取了分类下调,而且对居民供热、办公楼和商业用房供热采取不同政策。对居民供热是下调到3.8元,而且对达到50%以上建筑节能标准或列入节能改造工程的民用节能建筑,在调整价格的基础上再减免5%。办公楼和商业用房供热价格再按燃料类型不同分类定价。

  对供热价进行成本核算

  那么此次银川供热价格下调两角钱是怎么算出来的?

  其实煤炭价格的下降,影响的是燃煤锅炉的供热价格。此次银川市对11家供热单位2006年至2008年的城市集中供热成本进行监审,在此基础上对供热价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成本核算。

  供热总成本由固定成本和煤价成本组成,其中煤价成本占供热总成本的48%。固定成本按照每年上涨3%计算,2009年供热季(5个月)应为每平方米8.15元,煤价今年按照每吨255元计算,2009年供热季(5个月)应为每平方米9.69元。这样算下来,每平方米的供热成本应为3.57元。

  供热价格在成本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到税收、供热维修费等因素,这样下来居民供热平均价格达到每月每平方米3.7元左右。加上2007年、2008年供暖季供热企业出现较大亏损,所以最终的居民供热价格核定在每月每平方米3.8元。

  市民希望公示调价依据

  2008年供热价大幅上调以后,供热企业的日子好过了一些,但是也有很多新的压力,尤其是住房城乡建设部要求推行计量收费,必须对原有的非节能建筑进行改造,企业的负担较重。

  宁夏新材供热公司负责人景掌说:“其实,每月每平方米3.8元的供热价格还是比较合理的,如果企业管理好,采暖费收缴比例高,应该能够盈利。自从2008年供热价格从原来的每月每平方米2.8元上调到4元以后,供热企业进入一个补亏阶段。但是调价不代表企业就可以赚很多钱,因为很多供热公司面临节能改造的巨大压力,需要加大成本投入。拿我们公司来说,30万平方米的节能改造,企业这一块就要拿出900万元左右才能完成,盈利实际上又转为投入。”

  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般用户对供热价到底是怎么定的并不知晓,很多人期盼有关部门能够对每年的供热价调整向消费者公示。

  尽管今年银川供热价下调只有两角钱,还是让很多居民感到高兴。家住欣安小区的崔女士说:“煤热价格不是联动了吗?今年煤炭价格降了,我觉得暖气费就是应该下调。最近从报纸上看到比去年降了两角钱,这样我们家今年的暖气费就可以少缴100元。不过,到底怎么降下来的,我们不知道。其实不管是涨价还是降价,只要合情合理我们还是可以接受的。”

  供热价调整参照煤炭价

  国家发展改革委曾经出台《关于建立煤热价格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规定“当煤炭到厂价格变化超过10%后,供热企业可相应调整热力出厂价格”。

  银川市政府前不久决定:从明年开始,价格主管部门要密切关注和及时监测市场煤炭价格变化情况,当煤炭价格变化幅度超过每吨50元时,就要及时对供热成本进行监审,并根据成本监审结果适时适度调整供热价格。

  -说法

  水电暖价格应详细测算

  水、电、暖等价格与民生息息相关,近些年这些民生商品价格的变化已经引起广泛关注,一些地方出现了一开听证会就涨价的现象。一些热用户反映,既然供热也是商品,它的价格政府有关部门还是能够监测出来的,在必要的时候,应该给用户公布一些信息,让他们在缴费的时候能够明明白白。那些煤炭价格下降、供热价不降的城市,供热企业的利润率是不是已经远远超过3%,这些都要有关部门密切监测。

  宁夏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张庆林研究员指出,水、电、暖等商品的价格并没有完全进入市场竞争,老百姓对它们的成本构成并不清楚。而银川市政府从细微处着手进行供热价调控,提高对社会公共事业管理的能力,这也是认真倾听老百姓呼声的结果。银川的做法证明,水、电、暖的价格该涨还是该降,都可以进行详细的测算。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提高透明度,为老百姓答疑解惑,而不是等着企业申请涨价或者老百姓申请降价。 据新华社电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