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套房贷收紧:为“发烧”的楼市降降温——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二套房贷收紧:为“发烧”的楼市降降温
2009年07月22日 08:05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日,杭州、北京和大连等地的银监局分别重申,二套房贷首付比例不得低于40%,并且不能享受贷款利率优惠。另据了解,各地银监局已开始排查辖内机构房贷业务,二套房贷政策从紧的风声四起。

  进入7月份,在房价大涨、地王归来的现状下,关于楼市泡沫浮现的警告不绝于耳,银监会各级监管层有关二套房贷的政策也呈现收紧迹象,一些房地产发展商开始把广告语中有关房贷优惠的字样一一删除。

  楼市火爆泡沫现身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前5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房屋销售额同比涨幅分别高达25.5%和45.3%。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涨幅从前月下降0.6%转为上涨0.2%,环比上涨0.8%。

  而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监测,今年上半年,我国主要城市住宅市场强劲反弹,需求表现旺盛,市场成交量基本恢复到2007年上半年水平。北京、天津、重庆、深圳、杭州、武汉等重点城市同比增幅接近或超过100%,深圳的成交量同比更是增长150%。

  中国指数研究院华北分院天津总经理蒋云峰认为,从市场分析来看,今年以来,各城市住宅市场成交量的明显回升,一方面是由于去年低迷的市场下压抑的刚性需求的释放,另一方面是由于随着价格的理性回调与金融信贷支持这两方面带来的个人购买力相对提升,市场需求逐步得到释放。其中,金融信贷的支持,就包括二套房贷的执行政策。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二套房贷首付两成、利率最低7折的优惠政策,刺激了他们的置业欲望。

  在楼市复苏并突现火爆场景的同时,泡沫已经显现。有数据表明,从开发商和个人房贷综合来看,今年上半年国家新增的6万多亿元贷款中,不少于2万亿元的新增贷款流进了楼市。宽松的房贷政策在刺激消费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以新泡沫掩盖旧泡沫的作用,加剧了金融信贷风险。而此次政策收紧,可能就像在股海里遨游的人们所说的“这辈子不会见到6000点大关一样”,两成、七折的优惠条件从此以后恐怕不多见了。

  政策收紧一石二鸟

  中国农业银行的报告显示,今年3至5月份,全国新增居民户贷款达到5918亿元,超过2005年以来任意3个月之和。如此巨量的住房按揭贷款,与各家银行的二套房贷执行度太过宽松不无关系。

  近期,不少地方的银监局都重申,二套房贷首付比例不得低于40%,并且不能享受贷款利率优惠,各地银监局已开始排查辖内机构房贷业务。有关专家认为,当前严格二套房贷首付四成、取消优惠的政策,从金融的政策层面下手,可以起到既减少楼市泡沫、又保证银行信贷安全的双重效果。

  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刘玉录说,全国楼市在进入二季度后复苏迅猛,其需求动力主要表现为信贷资金推动作用明显,大量信贷资金流入楼市使交易量和成交价格上升。“目前市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明显增强,同时判断中国经济开始趋稳回暖,所以有一些资金转而投资房地产市场。此时,二套房贷的放开助长了投资性需求的入市,对第二季度的楼市繁荣起到了一定作用。只有适当收紧房地产市场货币政策才能控制资金流入,遏制房价疯涨,挤压楼市泡沫。”

  房地产评论人牛刀认为,取消二套房贷限制,是今年上半年炒买炒卖哄抬房价、假按揭盛行的一个主要原因,客观上加剧了金融风险,衍生了楼市泡沫。今年下半年,无论中央政府是否出台政策重新执行二套房贷政策,银监会都将加大执行力度,从而保证银行的信贷安全。

  高端房产将受影响

  记者就二套房贷政策从紧一事向多家银行咨询,有的明确说还没有接到书面通知,但听说快了;有的语焉不详,但表示“目前政策还是比较宽松,以前怎么贷还怎么贷,但可能在利率上优惠不多”。

  政策是否会对楼盘销售有影响,天津泰达建设格调地产公司产品设计部部长吴昭健告诉记者,公司没有接到任何通知,只是有客户听到从紧的风声来咨询,从目前的销售状况来看,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中原地产投资顾问部总监高飞认为,二套房贷从紧后,对有改善型需求的居民和多次置业的投资客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对楼市的影响不会太大。交易量上涨幅度可能趋缓,但房价不会受太大影响。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蒋云峰表示,政策从紧指向的是信贷安全,中央的本意不是抑制楼市。而价格涨跌主要看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二套房贷收紧政策影响的主要是高端房产,对一些价格适中、以刚性需求为目标客户的楼盘项目影响不大。从整体上看,房价不会因政策从紧出现大涨或者大跌。(记者 王晔彪)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