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影响:"国十一条"二套房贷政策比2007年宽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新政影响:"国十一条"二套房贷政策比2007年宽松
2010年01月15日 11:25 来源:荆楚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尽管“国十一条”相对2007年出台的二套房贷政策相对宽松,但对打击投机性购房需求作用较大,除了完全靠自有资金投资房产的以外,投机需求都将受到压制,甚至不排除自住的刚性需求有受限的可能。春节后,一旦失去银行信贷支持,楼市价格可能出现调整。

  “国十一条”将从需求上打击投机购房,并将以往的政策漏洞补牢。尽管从理论上来说,二套以上购房者更加有还款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其违约风险小,因为投机购房者的杠杆率较高,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更高。一旦利率和首付比例要求提高,他们的还款能力将大打折扣。

  “国十一条”的影响有多大

  “国十一条”中,有关首付必须严控四成以上的二套房贷款新政,尽管政府层面接二连三出台针对投资性购房的政策组合拳,不少购房者以及业内专家在听闻二套房贷的新政策后却反应平淡。“此次新发布的二套房贷新政并未对贷款利率限定,仅要求贷款利率严格按照风险定价,存在一定的操作空间。”有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在官方层面声称二套房贷利率必须上浮10%,但“自主定价”极有可能让这项新政影响不大。

  “二套房”被一刀切

  在这项被称为“国十一条”的调控政策中,最为核心的措施是对之前“国四条”提出的差别化信贷政策进行了细化。“与以往不同,这次措施出台没有提及改善性需求,而是直接以家庭为单位认定第二套房”,武汉青年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王涛认为,这一转变意味着所有二套及以上住房都严格化,包括改善需求在内的二套及以上购房需求,都将不再享受贷款优惠。

  一名分析人士则认为,以“二套房”来取代“改善型”、“投资型”的模糊界定,说明政府在打击投机的决策

  “有的放矢”,且越来越严格。因此,“二套房”一刀切的做法反而更有利于市场的调控。

  而业界普遍预期,这种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对于投资、投机性住房需求很具杀伤力。从历史情况来看,2007年出台的“9·27房贷新政”,核心内容就是收紧“二套房贷”政策,造成了2008年市场的急转直下和大幅调整。

  “改善型”住房界定模糊

  此前,“改善型普通自住房”的定义比较模糊,操作变通空间较大,商业银行要么因没有细则而无法执行,要么根据自身理解打一些“擦边球”,把“改善型普通自住房”变成实质上的二套住房。在“改善型”界定上,以旧换新、以小换大等都是改善型,为离单位近点买房也是改善型。而不少银行业利用“改善型普通自住房”的概念,彻底放开二套房贷,使“改善型普通自住房”脱离了其最初的本义。

  一位银行房贷部门的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二套以上住房首付四成是前两年就出台的政策,不过因为金融危机等各种因素冲击,2008年开始楼市极度低迷,中央和地方都出台了刺激房地产的政策,因此银行对二套房首付四成的执行开始打“擦边球”,例如以个人而非家庭为单位认定首套房,只要个人名下没有房产,在很多银行都能获得首套房待遇。

  “实际上二套房首付四成已经在执行了,此次的政策只是再一次明确。”一位银行人士说,只不过由于“改善型”和“二套房”在界定上有灵活的操作空间,因此,不少银行因为竞争压力,“打擦边球”的情况时有存在。在操作时,在改善房认定中弄虚作假。

  银行对房贷利率自主权更大

  “国十一条”对二套房贷利率并未提出明确的上浮比例。多数银行人士还表达了对利率“风险定价”的疑惑,认为“国十一条”里没有像银监会“二套房贷规定”的基准利率1.1倍的具体规定,这意味着各家银行在利率定价方面的自主权将更大。上述国有银行的房贷业务人士透露,今后二套房贷利率提高到基准利率1.1倍的规定,将成为一个“泛标准”,各家银行将视具体贷款客户的资质不同,来确定不同的利率。

  一名支行行长认为,“这是监管部门有意模糊利率,好让各家银行自己把控。”据了解,今年以来,像去年那样大面积获得7折房贷优惠利率的客户越来越少,但“二套房”贷款客户如果自身资质优良、还款能力强,仍可以得到部分利率折扣。

  武汉某地产公司营销经理认为:首付4成后,在一定意义上打压了房地产投机情况,有实际效果,但“二套房贷”利率的灵活性可能打击效果不那么明显, 另有业内人士认为,“首付4成”将是“二套房”放贷的底线。 (长江商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