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最牛宝宝”背后的监督陷阱——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时评:“最牛宝宝”背后的监督陷阱
2009年09月14日 15:08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继18个1的最牛身份证号出现之后,一则名为《4岁宝宝领廉租房补贴》的消息在多家网站上被热炒。在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的网站上,记者找到了这个“最牛”的宝宝。公示资料显示,宝宝名叫陈卓(化名),密云县人,今年只有4岁。昨天,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最牛宝宝”一事,相关部门正在进行调查。(9月13日《北京晨报》)

  最牛宝宝不寂寞。有心人经过核查发现,竟然有多达25名“史上最牛宝宝”每月领取廉租房补贴。这是一幅多么“壮观”的牛宝宝群像,牛宝宝背后又汹涌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诡谲故事?

  让人略感费解的是,为了规避腐败,我们不是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建设吗?比如公示制度。相关部门在公布之初难道不犹豫一二吗?换言之,即便造假,也要有技术含量吧?但这些职能部门还是公开了,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施行的今天,无法不公开。二是这些职能部门原本没有想到民众这么“锱铢”必较,以为公示只是走形式———他们假装公示,民众也会假装审视———没有想到,民众较真了。

  屡屡因公示而受抨击的职能部门,会不会学“精”了,要么不公示,要么腐败得更隐秘?不公示是有可能的,一些地方的政府网站因被眼尖的网友发现当地官员的副职过多,从而一撤了之。腐败得更隐蔽也是可能的,那些善于操弄的人为避免被民众抓住把柄,做事会更“细致”些,比如下次腐败时,可以把最牛宝宝变为成年人。

  由此,便带来一个新命题,即,如何保证权力运作更透明,如何真正落实并强化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毕竟,仅仅公示是不够的,这起最牛宝宝事件如果不是一些人留心,或许就不会发现其中的猫腻。在当下,权力运作透明化有太多改进的空间,民众无法取得“在场的监督”,也无法得到“全程的监督”,往往只是事后的监督,并且这种监督多具偶然性。惟有强化民众的无缝监督,那些意图腐败的人才不敢腐败。 □王石川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