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下房产中介应变之道:小中介专攻租赁求生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新政下房产中介应变之道:小中介专攻租赁求生存
2010年06月03日 16:28 来源:福州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自国家房产新政出台后,福州楼市急转直下,不仅一手房成交量骤然萎缩,二手房市场更为“惨淡”。5月份,福州二手房交易量比上月普降五成以上,有的门店甚至“零交易”,中介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寒潮”。事实上,对于福州二手房来说,遭遇市场调整也并非第一次,两年前的楼市“寒冬”仍让不少人记忆犹新。时至今日,经过“风雨洗礼”的福州中介行业,面对“史上最严厉”的新政,又将如何应对?日前,记者对市场进行了一番走访。

  小中介:另辟蹊径 专攻租赁市场求生存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4月中旬以来,受房地产调控影响,许多人暂时放弃购房计划,选择了观望,直接导致“由购转租”明显增加。而一些业主感觉出让价格未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就选择先将房子租出去,再“静观其变”,租房房源量和需求量的增加,促进了各中介公司租赁业务的增长。21世纪不动产福州区域总经理助理肖少峰表示,福州整体租金价格与去年相比至少涨了10%;而该公司统计数据也显示,近期租赁业务量增长快速,幅度超过50%。

  然而租赁市场的火爆,能否弥补成交量下滑给房产中介带来业务收入上的不足?有中介人士透露,像福州一般的小中介,单一门店最少每月要有一万多元的收入方可保本。记者了解到,目前中介方每成交一单房屋租赁业务,仅租户这边,佣金便可提取月租金的50%左右,而现在福州二手房每套月租金一般都在千元以上,如果小中介努力多签一些租赁单子回来,或可勉强渡过难关。“在楼市行情好的时候,房屋租赁往往被忽略,因为租赁业务相对买卖合同的佣金会比较少,但现在市场这么低迷,交易几乎停滞,租赁业务的增多,对小中介来说无疑是个‘及时雨’”。不过肖少峰也表示,租赁佣金收入毕竟比较低,对于他们这样的大中介来讲,本身运营成本较高,租赁业务对他们无疑“杯水车薪”,只能补贴点“家用”。

  大中介:涉足担保 实现业务多元化

  经过市场的调整,福州房产行业也变得日渐成熟,不少中介拓宽思路,整合相关产业链,开始涉足担保行业。除了提供传统的房地产代理,还将实现抵押贷款等金融服务,业务日趋多元化。据悉,上个月,福州朝阳房产成立的福建快得金担保有限公司经过一年的运作,举行总部揭牌仪式;与此同时,双安房产的正安担保公司也宣布正式成立。其实早在几年前,福州一些品牌中介就有成立自己担保公司的先例,之前麦田房产所成立的担保公司的成功运作成了市场很好的示范。“在市场低迷的时候,金融服务将是品牌中介的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双安房产总经理郑爱新表示,通过对金融业务的介入,与一些银行及评估公司之间实现资源的共享,将有利于二手房业务的拓展。

  此外,在二手房交易的过程中,许多人往往只关注交易的最终结果,却忽视了交易过程的安全性。而事实上,往往最能影响交易结果的就是整个交易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买卖双方之所以会选择中介公司代理交易,并不仅仅是为了得到真实的市场信息,他们更希望中介公司能给他们提供一个有资金监管的安全保障交易过程。因此,房产中介涉足担保业,无形中将全面提升中介公司的服务质量,不仅能为客户提供中介服务,又能提供相应的担保服务,而最终收益的将是广大购房者。

  业界:积极应对 最终将赢得市场

  二手房经纪业是一个服务性、市场性及竞争性很强的行业。显然,在目前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仅靠节约成本、门店“瘦身”等方式显然不足以支撑如今市场形势。国广一叶·点房置业副总经理薛林辉表示,良好企业发展战略,是员工赖以成长的基础,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公司采取“大卖场+网络”的营业模式,依托公司品牌影响力和强大的网络资源平台,通过精英团队的打造,直接降低运营成本,从而提高抗风险能力。

  尽管市场正遭受调控的影响,但从更深层面来说,是国家为促进楼市健康平稳发展的举措,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市场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有业内人士就指出,每一次的调控可以说都是一次行业洗牌的开始,优胜劣汰是市场的规律,中介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要直面市场,寻找出破解难题的方式和方法,主动调整企业战略和布局。并以市场为起点和契机,积极去应对,才能最终赢得市场。-本报记者 郑力强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