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大派购房券 专家:只是“借壳”营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开发商大派购房券 专家:只是“借壳”营销
2009年03月25日 11:02 来源:现代快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市民凭购房券可享受普通住宅每套8000元、别墅或商铺每套16000元的优惠,使用期限为半月。”昨天,苏州市房管局副局长吴小华透露,随着苏州第29届房交会即将举办,继在春节期间推出减免契税等措施后,苏州市有关方面将向市民派送购房优惠券。不过,专家也提醒,目前许多购房券其实是一种“借壳”营销,如果只是让利促销而非福利发放,消费者应保持清醒头脑。

  持券购买普通住宅优惠8000元

  苏州市房管局副局长吴小华介绍,为了合理引导住宅开发建设与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拉动内需,苏州市委、市政府推出了政府减免契税、公积金贷款政策再度放宽、房地产开发企业让利等一系列惠民措施,取得了空前的成效。3月27日苏州将举办房交会,组委会还特别印制了购房优惠券,给广大购房者提供实实在在的优惠,凭券享受到房地产开发企业让利普通住宅每套8000元、别墅或商铺每套16000元的优惠。

  吴小华告诉记者,购房优惠券是按照“限时、限量、实名”的原则领取,仅针对参与此届房交会活动的楼盘,目前已有24家房地产开发企业的27个参展楼盘确定参加此项优惠售房活动。“购房优惠券总额没有限制,希望通过派送来加大成交量。此券是享受开发商自身优惠活动外的再优惠。”

  据了解,此次购房优惠券的具体发放和使用方式为,市民可到房交会现场或参与优惠活动的各楼盘售楼处申领。优惠券每人限领一至两张,每张面值固定为8000元,有效期限为3月27日~4月10日。购买一套普通住宅限用一张优惠券,购买一套别墅或商铺限用二张优惠券,该券不兑换现金、不具备除购房以外其他消费效力。优惠券权限为参加此届房交会的在售商品房,开发商房屋售完或因其他原因不再销售则优惠券权限自动终止。此外,凭该券还可参加房交会现场抽奖活动。

  据了解,3月27日~30日,苏州将举行第29届房产展示交易会。本届房交会由苏州市房产管理局主办,苏州市房地产市场管理处和苏州显辉展览有限公司承办,苏州市房地产行业协会协办,集中推出83个新老楼盘,可售商品房房源为17948套、179.8万平方米。

  苏州市区两月新建房成交8737套

  吴小华说,随着国家、省及苏州的暖市政策出台后,市场销售量有所回升。根据苏州市房管局对商品房市场成交情况的统计分析,今年1~2月,苏州市区新建商品房累计成交8737套、成交面积99.01万平方米、成交金额65.6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27.01%、44.76%、43.36%。

  据吴小华介绍,根据江苏省建设厅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2月29日至今年3月1日,在连续9周的时间内,南京市区新建商品房成交量为108.9万平方米,而苏州市区却达到了109.58万平方米。业内有关人士说,相对于南京市区大于苏州市区的情况,而成交量基本持平,从而说明苏州的房地产市场出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此届房交会后,苏州是否还有新的暖市政策出台?吴小华说,目前,该局还没有考虑此事,“我们的不少政策已经是很优惠了。”

  针对当前苏州房地产市场的“小阳春”现象,吴小华认为,首先是各级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的综合作用,此外苏州楼市具有一定的刚性需求。据统计,苏州外来人员中20%~25%的人有在苏州购房的需求,而且随着苏州城市建设力度的加大,本地市民购房需求也占有很大的空间。(记者 陈泓江)

  购房券能打动谁?

  购房券:“借壳”营销

  市场机构克而瑞(中国)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陈啸天认为,“购房券”的现身,其实质是用各种噱头巧妙地掩饰较小的折扣优惠力度。“购房券”作为一种营销手段,是由开发商、媒体或机构设计的一种促销形式,如重庆某楼盘宣称购房最多可以使用4张单券面额5000元的购房券,也就是最多每套房优惠2万元,以当地商品住宅均价计算,2万元的优惠相当于打了95折,大部分消费者都不会对区区一个95折趋之若鹜。“购房券”发放的原因是传统促销方式在长期的弱市下难见起色,“借壳”消费券概念营销实属必然。

  如此“促销”不能高估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认为,房产不仅是消费品也是投资品,决定买一套房子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消费者极少会因为有购房消费券就去买这套特价房。

  陈啸天表示,住房“消费券”及“团购”一样,都是希望藉由某种特定的渠道来促使大量成交,开发商因为走量而适当放低单价,从而加速资金回笼。它能否行之有效的关键在于其让利的幅度到底是多少。如果“消费券”仅仅是“小折扣”换了个“马甲”,那么非但难以生效,还容易让购房者产生被愚弄的负面心理,得不偿失。

【编辑:位宇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