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落户"成救市稻草? "户口经济"引争议(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购房落户"成救市稻草? "户口经济"引争议(2)
2009年04月16日 14:13 来源:法制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土地财政催生救市新政

  地方政府缘何纷纷出台购房落户政策?从各地财政局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窥见端倪。

  以成都为例,“5·12”地震之后,全市财政收入增长平均每月以4.2个百分点的速率下滑,四川省财政收入更是从2008年10月以来连续五个月负增长。

  2009年1月,重庆市财政收入同比下降18.8%。财政局报告中坦承:“特别是受房地产低迷等因素影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使用税等收入同比都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北京的财政收入同比降幅也达到两位数。重要原因之一,是北京前两个月的土地成交金额上演“高台跳水”。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的公开资料显示,土地交易金额从去年同期的254亿元下降到今年的不足18亿元。

  地方财政与楼市联系如此紧密,以至于“土地财政”成为许多城市财源的代名词。当2008年的楼市风光不再,地方政府也感受到切身之痛。

  从2008年10月开始,各地政府纷纷推出减税、货币补贴及降低准入门槛等一系列政策,以期重振楼市。对于这种情况,“中央至少是默认的。”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说。此轮楼市新政释放了一批积蓄已久的购买力,但到了年底,前期的政策效应已经释放殆尽,楼市存量愈来愈多。截至2008年年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1.64亿平方米,达到1998年以来的历史高点。

  于是,新一轮的救市政策开始酝酿。在财政部要求各地不得越权减免税费的限制下,“购房落户”成为地方政府开出的救市药方。

  “户口经济”引争议

  “购房落户”政策作为地方政府拉动楼市的“杀手锏”,早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就出现了,始作俑者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后来由于购房落户带来的教育、社保负担加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许多城市纷纷取消了购房落户的做法。直到2008年楼市持续低迷,这一政策才开始重回政府视野,

  把户口当作买房的一种奖赏,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杨开忠教授说:“在现在的户籍制度下,许多外来人在大城市工作和生活了许多年,也有房有车,却不能享有与户籍人口同样的市民待遇。”他认为,除了刺激楼市的作用之外,“购房落户”比起严重缺乏公平性的现行户籍制度,给了人们根据自身能力进行选择的权利,更有利于社会公平。

  而更多的声音,是对这一政策的质疑。

  “这实质上是将户口商品化,从某种层面上承认了户口买卖的合法化、公开化。”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赵秋成教授说。

  评论员禾刀认为,取消户口限制是户籍制度改革的大方向,而这种买房送户口的“户口经济”意味着未来消除二元户籍壁垒将会更难,成本将会更大。耐人寻味的是,率先推出“购房落户”的成都市,在2007年已获批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打破城乡户籍二元结构,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

  还有网友直指购房落户政策为高房价托市:“楼市不好就是因为开发商扛价不降。如果房价合理,又何必用这种方式来救市?”(特约撰稿 刘必华)

【编辑:位宇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