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重建 农民出地城里人出钱共住“别墅”(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都江堰重建 农民出地城里人出钱共住“别墅”(2)
2009年05月05日 09:41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由于无法原地重建,当地的4210户村民,都将入住16个“统规统建”的安置点。一座座高层洋房拔地而起,花园小区绿化规整,柴房猪圈消失得无踪——记者首先抵达石碑村,看到的是完全不像农村的一番景致。村民李田群蹲在自家开的小商铺里,和乡亲们悠闲地打牌聊天。洋房前一溜整齐的小商铺,打着清一色的塑料遮阳伞,不少上了年纪的村民都在那里叫卖饮料和生活用品。

  向峨乡:地震让农民变居民

  “去我家的新房子看看。”李田群热情地招呼记者上楼。宽敞明亮的房子里,堆放着村民从老房子里搬来的化肥和大水缸。“地震把村里的房子都震垮了,这是政府统一盖的新房子。每人35平方米,我们一家三口,105平方米。”她的房子位于顶层,因此比别家多了个小天台。

  这让乡亲王龙元羡慕不已。“有个小天台好哇。新房当然比以前我们那又脏又破的老房子好多了。就是不方便,我们想晒点腊肉、养猪养鸡都不行了。还有锄头和钉耙,这些农具都没处放了。”不少村民都有自留地,他们盼着能够尽快恢复农事耕作。

  “村民的担忧我们很清楚”,付岷涛坦诚地说,“工作要一步步做。”记者发现,都江堰的各级政府都有一个“远谋”,那就是:“借”灾后重建推动农村生活、生产方式的转变。“地震后村民们改变的不仅是居住环境,更会是整个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向峨乡将朝城乡结合的路子走,农民将来会逐渐转变为居民。我们正在规划引入企业化经营,由公司来承包农作物生产。这样一来,村民们就都成为种地的产业工人了。农具集中存放和管理,房子住起来才能真正舒服。”

  龙池镇与映秀仅一山之隔,距离震中的直线距离不到3公里。地震发生后,龙池镇与外界失去联系,如今已被提拔为都江堰市副市长的龙池镇党委书记王晋当时做出了一个果敢的决策:十分钟内把全乡的粮食收集并控制好。5月12日晚上,从映秀翻山逃离的数百人从龙池人手中接过矿泉水,他们惊讶地看到:龙池人正过着“共产主义”生活,“孩子荡秋千,女人在洗头”。

  山清水秀的龙池乡是联合国认可的野生动植物的天堂,是大熊猫和金丝猴的栖息地。王晋告诉记者,按照以往的建设规律粗略算来,正常情况下,龙池镇完成目前的建设规模大概需要20年时间。但一场大灾难的发生,却使这个建设规模有望在2年之内就完成。“大灾难就是大机遇。”王晋说,“仅今年,龙池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就超过3亿元,所有的交通问题都会得到解决。5月12日,都龙(都江堰到龙池)旅游公路就会开通。”

  百姓智慧:用垮塌的木材石头建房

  无论哪个灾区,巨额重建资金的筹措和震后土地资源的匮乏,都是非常棘手的两大难题。都江堰就此想出了不少“土办法”。龙池镇重建的房子清一色地木石外观,“地震震倒的树,刚好可以拿来做架构和窗户。既有特色,又省钱,还防震。垮塌的山石,修整之后可以用来铺路面。”王晋向记者介绍。

  “灾后重建,不仅是建筑和基础设施的重建,更是老百姓理念和观念的提升,这样的灾后重建才是最有意义的灾后重建。”王晋认为,“以前老百姓建‘农家乐’,10平方米就建一个标间,而且没有阳台;现在扩大到了27平方米。我跟村民们讲,本来只能隔10个房间,你把它隔20个,房间小得除了两张床,连凳子都放不下。20个房间,得配30套床上用品。不仅投入多,而且只能卖50元/天。如果只隔10个,好好包装,每个可以卖200元/天。”

【编辑:刘丛丛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