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一地产公司频繁换马甲躲避后续服务(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呼和浩特一地产公司频繁换马甲躲避后续服务(2)
2009年05月22日 08:1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截至2007年年末,呼和浩特市共有483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其中四级房地产开发企业竟然达到了246家,但一二级开发企业加起来也还不过50家。

  对于2008年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具体情况,呼和浩特市房管局给出的答案是:“还在年检,不好说,注销的挺多。”另据了解,呼和浩特房地产开发企业除了那些正常注销的,有很多实际上只是“换个马甲”。让钻机队小区居民最为不满的是,乌兰房屋开发公司在名义上已经破产,但居民却从侧面了解到,该公司原法人代表还在做其他的房地产开发项目。

  “改革”势在必行

  “开发商的确找不到的,就看工程后期政府如何解决了。如果公司没了,开发商还在,就靠开发商的良心和政府的协调了。”负责呼和浩特市天然气并网改造工程的一位工作人员说,虽然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政府曾经成功协调了几家已经注销的开发商出资,但缺乏法律保护的协调究竟具有多大的威慑力,还有待观察。

  呼和浩特市房管局监察大队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如果开发商注销,文件对其就失去了约束力,房管局“不好管,也不好说”。

  内蒙古文盛律师事务所律师关卯卯也认为,企业一旦合法注销,以前的一切债务关系就将不复存在,况且改造费不是企业本身的债务问题,从法律角度来讲很难有说服力,只能从社会责任感等方面予以协调。

  记者在采访中多次听到,由于现行的房地产相关政策并不完善,才让原本好好的“民生工程”出现了诸多困难。现在所做的工作,很多都是在补以前政策留下的洞。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在影响到的仅仅是天然气,未来水、电等配套设施也难保不出现问题。

  呼市公用事业管理局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称,目前相关管理体制确有不合理的地方。房屋主体建筑和配套设施分开验收,让房地产开发商有空子可钻。“只要建筑主体通过验收,开发商就可以卖房,等业主搬进去后,才发现水、电、暖等配套设施都不完善,出了矛盾,也不好解决。”

  管网改造工程出现的困境,也为呼和浩特市建委提出了新的命题。据了解,关于“建筑主体将和配套工程同期组织验收”的计划已在酝酿,消息人士透露,该计划很有可能于不久出台。法规出台后,房地产企业所开发项目如果配套设施验收不合格,那么主体工程就不能通过验收,房屋就不允许销售。(胡玉春 本报记者 李玉波)

【编辑:高雪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