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危机下,房价为何创出“历史新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观察:危机下,房价为何创出“历史新高”?
2009年06月09日 13:39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一些房地产商几个月前还为楼市“量价齐跌”而苦闷,但进入今年5月,政策扶持带来的楼市“小阳春”,突然在一些城市急剧升温。像杭州楼市成交量和成交价双双创出历史新高,这在危机阴影下出乎人们意料。

  是什么兴奋剂让一度冻结的楼市陡然亢奋?涌入楼市的接盘资金从何而来?

  “量价齐升”:楼市不再仅仅是“小阳春”?

  今年5月,杭州楼市以几近疯狂的数字刷新历史纪录,成交量高达10058套,而2007年6月创下的最高记录不过是6000多套。连开发商们也没想到,楼市的历史新高会在金融危机影响还在持续的时候到来。

  杭州下沙、滨江等地许多楼盘短短几天就销售一空。2007年底消失的房产公司销售部门口排队的景象又重现。杭州市产权交易中心两层楼的大厅人满为患,一位办证人员向记者抱怨没法休息。他说:“最多的一个房产经纪人一次办了80本房产证。”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信息中心的最新监测,5月份全国30个主要城市中,成交面积环比涨幅超过10%的有17个,占到城市数量的一半以上。其中环比涨幅最大的为杭州,达到55.65%,天津也高达22.22%。总体来看,全国绝大多数城市住宅成交面积都有明显上升,成交价格也以上涨为主。

  北京6月份预计有40多个楼盘项目陆续进入市场,来自协成机构的统计显示,新开楼盘延续5月份的涨价趋势,从近期开盘价看,与4月份相比每平方米普遍上涨千元以上。

  “楼市库存将被迅速消化”,杭州房地产管理部门有关人士表示。据统计,5月份杭州市新推出的房源为67万平方米,但是成交量高达108万平方米,存量房跌破2万套大关。“如果按照5月份1万多套的消化速度,杭州很快就会无房可售。”

  是什么力量让楼市突然异常活跃?记者调查发现,信贷政策由紧变松、经济有所回暖,是楼市出现“小阳春”的主要因素,但除此之外似乎另有“推手”。

  “楼市回暖”退房解套

  最近楼市的高退房率引起社会关注。有关专家指出,高退房率的一个重要推手是开发商“自买自卖”。这样做可以一石三鸟:一是从银行“套现”,缓解资金压力;二是形成托市效应,回避降价售楼;三是形成热销假象,制造楼市交易的虚假繁荣。真相到底如何?

  位于杭州城西的某楼盘,市场价每平方米在3万元左右。从这个楼盘8套高档住宅在半年中的卖房和退房,可以大致勾勒出这家知名开发商去年以来在资金链上经历的生死挣扎。

   杭州透明售房网显示,5月5日,原购买人王某退售该楼盘住宅4套,涉及面积超过1150平方米,金额约3300万元。5月8日,原购买人徐某退售该楼盘住宅4套,涉及面积超过1270平方米,金额约3700万元。这两笔大单,总共涉及金额7000万元左右。

   根据杭州房管部门掌握的情况,两位买家个人资金较为充裕,去年底受这家房产公司所托,以每平方米3万元左右的市场价购入这批滞销房产,其实是通过房产抵押的方式,以个人信用从银行取得贷款,为陷入资金困局的房产公司解困。

   “7000万元足以压垮一个企业。”杭州市房地产管理局市场处处长张璐说,“他们当时就差一口气,银行不可能再贷给他们资金,如果没有这7000万元,一周内这个企业肯定就完了。”

  统计显示,5月杭州透明售房网上显示的退房记录为135套,是今年以来最多的月份。记者调查了5月20日和26日两个有退房大单的楼盘,发现原购买人就是开发商的合作者或投资方之一。

  截止到6月3日晚,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上期房退房公示中显示共有1790条退房信息。有媒体报道,北京市今年以来有的在售项目的退房率超过30%。但北京市房地产协会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北京的高退房率是“数字误读”,今年前5个月实际退房率为4.7%。

   北京CRD银座项目副总经理陈泰说,两种情况下开发商会去“自买自卖”,一是资金链条马上就要断了;再就是曾经做过假按揭,轻车熟路,欲罢不能。据悉,北京有关部门正开展专项监督检查行动。

  “近期同个楼盘出现大量退房证明,开发商在借市场转暖之机,急于回购之前为托市而‘自卖自买’的房产,并悄悄出货。”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赵杭生说。

  “谁也不知道有多少笔法律手续上看不出破绽的‘假按揭’从银行取得了贷款。”有关专家表示,如果目前被急速拉升的楼市行情掉头向下,一旦断供出现,银行就是最终的买单者。这将使此轮危机“旧伤未消,又添新疤”。

【编辑:位宇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