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称房不胜防 “楼脆脆”揭开地产业五大暗疮(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媒体称房不胜防 “楼脆脆”揭开地产业五大暗疮(2)
2009年07月03日 14:57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暗疮之·3

  低价拿地 致国有资产流失

  土地出让金和房地产开发、销售环节征收的相关税费,是国家及地方财政收入的两项重要来源。

  在莲花河畔景苑倒塌之后,项目的拿地价格也被公布。每平方米的楼板价仅为604元/平方米,不到同期出让的同区域其他土地出让价格的三分之一。随后公开的资料更显示,在梅都房地产获得项目地块时,公司第二大股东阙敬德还在担任闵行区梅陇镇征地事务所所长一职。

  杜跃平律师表示,梅都房地产有通过梅陇征地事务所廉价拿地的嫌疑。而财政收入的流失,可能不仅仅显示在开发商低价拿地上。

  售价高达14000多元/平方米的莲花河畔景苑,但公开的土地楼板价和工程投资额,每平方米的成本只有4000余元。今年3月,莲花河畔景苑的销售面积为8902平方米,销售额近1.2亿元。

  但公司主要税金应交明细表显示,3月份应交的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总共不足1000万元,折合每平方米只有约1068.6元。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就全国9城市“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费用”的调查显示,目前房地产企业需缴纳的税费占总销售收入的14.21%。但莲花河畔景苑的上述税金及费用支付额,仅占到总销售收入的7.95%。

  暗疮之·4

  预售制下 买房者弱不禁风

  莲花河畔景苑的倒塌,让沉寂一时的房地产预售体制存废之争再度展开。早在2005年,人民银行就发布报告建议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理由是“很多市场风险和交易问题都源于商品房的预售制度”。而在上海倒楼事件后,要求取消房地产预售制度的呼声就更高了。

  对此,五合智库的总经理邹毅认为,虽然预售制度缺陷很多,但总体来说仍是利大于弊。尤其是开发企业可以充分利用预收款,滚动开发项目,大大加快行业的发展步伐,不能因为一栋楼倒掉,就否定了预售制度在房地产开发行业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而在预售制度存废之争以外,对现行房屋预售制度进行改良,渐成主流声音。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部部长杨红旭坦言,按照目前的行业背景,取消房地产预售制度并不可行。但是,却可以改良预售制度,比如缩短预售阶段至竣工期的时间。在房屋主体已经基本建成后,再预售房屋。卫明不动产智库负责人蔡为民也曾建议效仿台湾地区的预售制度,使购房者可以根据房屋的竣工阶段支付购房款。

  暗疮之·5

  监管乏力 各环节隐患重重

  从开发商资质、拿地价格、规划、施工、验收……莲花河畔景苑在开发的多个环节中被曝“监管乏力”。

  杜跃平认为,监管不力的原因有很多,体制不完善是一个主要原因。根据目前房屋建设竣工验收的规定,从打地基开始,项目的竣工验收,就是由开发商主导,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检查部门参与的。

  开发商竣工验收,大都是进行备案、抽查后就可验收通过。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机构因为和开发商之间存在难以割断的利益关系,只要没有太大问题,也可能放松验收要求,以致埋下隐患。

  他认为,必须要对现行制度进行改革,引入第三方监督,以从源头上加强对开发商施工的管理。

  而莲花河畔景苑之所以能在2003年以极低价格获取土地,也被认为是体制原因造成。当时,住宅开发用地主要以协议方式而非通过招拍挂进行。土地出让也并非完全净地,使得一些负责动迁的部门,可以获得相对低价的地块。

  如果说,房屋质量验收的监管不力还是体制上的问题,那么,在已经相对成熟的土地出让等领域,出现的监管乏力,则主要是因为职能部门的执行不力所导致。

  邹毅对此深有体会。他说,包括规划审批、土地出让以及房屋预售资金监管等领域,国家法规日趋完善、执行也日趋严格,开发商已经很难从中找到空子可钻。

  目前,尚不知道开发商是否有过改变规划、挪用预售款等情况。

  结 语

  由于行业存在上述“暗疮”,目前购房者仍然是弱势群体。除非预售购买的房屋存在威胁生命安全的结构性质量问题(类似莲花河畔景苑倒塌),一般的质量问题往往只能等开发商维修。而假如开发商建造的房屋与先前许诺不同,购房者更是因为无法举证而难以退房并获得赔偿。而当开发企业预售资金没有有效监管而被转移时,购房者更是“求告无门”。行业出台更加规范的政策,以及监管措施的严格执行,乃是当务之急。(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编辑:位宇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