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上千套经适房遭弃购 相关部门承认定价偏高(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石家庄上千套经适房遭弃购 相关部门承认定价偏高(2)
2009年08月03日 02:13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 表态

  “产权和价格不能轻易变”

  该市官员称可将弃购房出售,利润补贴给申购者

  “如果不是为了打击经适房被炒,也不会有有限产权一说,房子会卖得更好。”石家庄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副局长肖香宝说,经适房被弃,说明老百姓不满意,但价格和产权方面,“市政府不能轻易变更”。

  肖香宝说,如果把这弃购房作为商品房出售,然后将利润补贴给申购者,也符合政策。

  “这不是闹一下就降的问题,毕竟属于国有资产。”石家庄市政府副秘书长董玉辉明确表示:没有降价空间。

  - 备忘

  弃购事件(部分)

  ● 2007年7月14日

  济南204套经适房过半被弃购

  ● 2008年8月

  杭州第一期经适房两成遭弃购

  ● 2008年12月

  广州首批经适房1170套被弃购

  ● 2008年

  该年度深圳市388套经济适用房遭弃购

  - 探因

  “经适房要退出舞台中心”

  石家庄市房管部门称下一步将对廉租房倾斜

  记者调查发现,石家庄市经适房遭遇弃购,还有深层次原因。

  经适房开发资金筹集是难点

  按照国家规定,政府只给予经适房建设政策支持,但资金必须由地方政府筹集,这让经适房建设,首先面临资金难题。

  采访中,石家庄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副局长肖香宝介绍,在经适房建设中,政府只提供政策及土地优惠,而建房资金由房地产公司负责。开发企业一般先行垫付或者政府出面寻求银行资助,然后出售经适房回收资金。

  而房产公司的资金又从何而来?肖香宝透露,安苑二期的开发商资金,源于国家开发银行给予的4亿元贷款资助,而这笔资金是副市长王大虎到任后争取来的。

  相关专家称,开发企业垫付资金,数目巨大,且利润不如商品房,资金确实是个难题。而安苑二期的建设资金获取,只是个案。

  房市低迷时5%利润可吸引开发企业

  肖香宝说,开发经适房,房产企业只被允许3%利润,政府还可以减免2%管理费,也就是说利润大致为5%。加之,经适房售卖有保障,在房产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企业愿意开发经适房,“有事做总比没事做好”。

  石家庄房市经历年初的调整后,进入五六月份,均价大涨,这样的情况下,开发商是否愿意介入经适房开发,肖香宝未予回应。

  经适房户型位置等不利因素遭诟病

  经适房建成后,出现弃购的原因,不外乎价格、户型、位置等。

  肖香宝介绍,当初建设这批经适房时,他就怀疑其可能会成为鸡肋。

  “建造时正好遇到建材价格上涨,好不容易买到了吧,以石家庄现在的家庭结构,一家三代,就60多平米,又不够住。”肖香宝说,还有低收入者去银行贷款都有较大困难。

  而申购者张先群介绍,二环处于石家庄市区边缘地带,这样的地理位置也为申购者所诟病。

  申购者认为体内循环太过苛刻

  另外,石家庄对转卖经适房行为实行“体内循环”,有限产权是指,购买上述两套经适房者,可以随时上市,但必须经过当地物价部门定价,然后购买者只能是后面排号的经适房申购者。申购者认为限制条件过于苛刻。

  肖香宝坦承,如果不是为了避免打击经适房落入炒房者手中,也不会出现“体内循环”,便不会导致申购者误读,更不会出现大面积弃购。

  中等收入阶层住房解决 经适房必将退出

  虽然如此,但肖香宝指出,经适房投入巨大,回报也很明显。他说,经适房和商品房一起,使石家庄人均居住面积,从90年代初的9平米涨到现在的28平米。

  但随着中等收入阶层住房问题的逐步解决,肖香宝说,现在到了解决低收入阶层住房的时候,而廉租房比经适房的优势更加明显,所以经适房必须从舞台的中央退居到次要位置。

  低收入家庭难购经适房可租廉租房

  肖香宝说,解决低收入者住房问题,廉租房是更佳的选择。低收入者如果要买房,不管是经适房还是商品房,都面临严峻的银行信贷问题,廉租房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据肖香宝介绍,石家庄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解决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我只能说,廉租房更合适,这也是石家庄下一步的政策倾斜方向”。(吴伟)

【编辑:吉翔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