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让一座城市更“宜居”?(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什么让一座城市更“宜居”?(3)
2009年11月03日 14:32 来源:《环球》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它能代表美国的未来吗?

  有研究认为,到2050年,将有2000万甚至更多的人迁往美国,其中大部分或许会落户于纽约、洛杉矶、休斯敦、凤凰城等更具活力的城市。

  这些城市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美国内外不安定的人们,它们也和历史上伟大的城市一样,喧嚣、生活节奏快、缺少舒适感甚至污浊。但经济的繁荣却使人们对这里的忙碌和污浊趋之若鹜。

  “各种不同的文化在这里碰撞交织,这里有精明的企业家,就算有黑手党也在所难免……无论是纽约、洛杉矶、伦敦、上海、孟买,抑或是迪拜,这些城市或许无法在更加优雅的排名中名列前茅,但它们却呈现出我们城市最有可能的未来蓝图。”

  对于经济学家智囊团、美世生活质量调查及《单片眼镜》的排名榜,乔尔认为,答案和这些调查的评定标准一样,往往都带有主观色彩,是狭隘的,甚至还带有误导性。一座城市的上榜理由,可能也是另一座城市的致命伤。

  中国式反思

  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笔下的阿姆斯特丹是一个充满想像的地方,存在“无限可能”。

  可是,中国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出台后,相关争议接踵而至。

  一种意见认为,“标准”是工业时代批量生产的产物,它的另一个含义就是千篇一律,试图以固定化的模子刻镂和复制出一片新世界。这很容易导致个性各异的城市削足适履,“千城一面”。

  对于《环球》杂志的提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智力引进办公室主任杜平认为,“它(《标准》)是不是把我们束缚住了?如果城市的发展都是一个模式的话,那就很糟糕了。”

  不过也有人认为,广受抨击的“千城一面”主要是指城市的建设风格和城市外貌,而宜居城市标准关注的主要是环境、资源、公共安全、社会文明等软性指标,这些跟“千城一面”关系不大。

  《标准》自2007年对社会发布以来,“宜居城市”果然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甚至有媒体想当然的说,“XX市XX指标达到宜居标准”。

  其实,三年多前就有学者质疑,《标准》有可能被曲解或滥用,变为评价城市或考核地方政绩的依据,并与部分人的利益产生联系,而竞相攀比,则会导致各种评选活动雪上加霜。

  “中国经济发展有个特别重要的特征,地方政府是一只特别强力的推手,地方上的竞争成了中国发展的一个巨大原动力。”东京经济大学教授周牧之对本刊说,“这个过程中有正面的作用,但负面效果也不小。”

  因《标准》由原建设部科技司组织评审验收并得以通过,有舆论认为,这成了“权力在三维空间上”的又一次体现。“如果某市评上了‘宜居城市’,但市民却不认可怎么办?”这种意见引用美国专家苏解放的话说,“城市是为人民建的,而不是为那些在高空中把城市当成几何玩具的神仙们建的”,因此,“宜居城市”应该补齐民意短板。

  于是,又有专家认为,《标准》之外还需符合其他标准:尊重“人”的权益,因地制宜,与时俱进……

  “尽管宜居标准存在这样那样的争议,但这种创造或者努力毕竟是值得肯定的。”杜平提供了另一种视角:在中国现阶段,提供一种城市发展的方向,至少是一个积极的引导。(记者 刘新宇)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