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强:重点城市频出“地王”只是媒体热议表象——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任志强:重点城市频出“地王”只是媒体热议表象
2009年11月12日 14:37 来源:证券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房地产调整比预期来得快,去得也快。”按照绿城中国总裁寿柏年的说法,“2009年的中国房地产企业很幸运。”可以说,在去年下半年至今的此轮房地产V型震荡中,绿城的命运起伏颇具代表性。

  2008年底,整个房地产行业处于寒冬谷底,过往以“舍得以高价拿地”闻名的绿城资金链几近断裂,濒临清盘的边缘。千钧一发之际,政策紧急出手。随着包括降低首付比例、下调利率、减免税费等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出台,今年以来,楼市销售显著回暖。“天量信贷”如久旱甘霖,让不少处于类似绿城境地的房地产企业安然脱险,甚至起死回生。

  如果说,遏制楼市价格俯冲是政策制定者的初衷,那么,今年年中“地王”现象频出,是否政策猛药所带来的“副作用”,也值得认真思量。

  两只手推动国企当“地王”

  一些国有企业出于资金保值和分享新一轮房地产上涨收益的考虑,涉足土地市场。在实际的操作中,部分企业将自有资金用于资本投资,而将信贷资金用于维持生产,这个现象值得多加思量。

  2009年二季度以来,全国各地争抢“地王”的大戏频频上演。销售市场回暖和信贷放松的合力作用,催生了开发商拿地的热情。

  而在一季度,虽然政策刺激楼市出现了“小阳春”,但彼时,开发商多在观望,土地交易市场依然低迷。

  “地王”大戏的真正上演,是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地产新玩家揭幕的。6月底,在北京广渠路15号地的竞拍现场,中化集团下属的香港上市的方兴地产以40.6亿元天价,创造了北京新的单价“地王”记录,楼面地价高达1.6万元/平方米。此后,各地“地王”争夺战不断升温。

  在深圳,招商华侨城投资公司以5.3亿总价拍得深圳宝安尖岗山一块居住用地,楼面价达1.89万元/平方米,刷新纪录成为深圳新“地王”。上海的争夺更为激烈。7月份,金地集团以总价30.48亿元取得青浦赵巷10号地块,但这个“上海地王”纪录很快被刷新。中国海外发展随后在上海长风两幅地块的拍卖中一举夺魁,以总价70.06亿元、平均楼面地价2.24万元/平方米,刷新今年“上海地王”总价纪录,更成为今年的“中国地王”。

  尽管土地市场此种争夺似曾相识,但历史应不会简单地重演。与上一轮房地产泡沫期相比,此时的竞争已“物是人非”。国有企业成为地王之战的主角,是一个新的看点。

  克而瑞中国研究中心提供的报告显示,上半年各月成交总价排行前十的地块中,六成的高价地块由具备国资背景企业获得。而在下半年,保利、招商、中海、中冶等国资背景的企业在南京、深圳、上海等地,接二连三地将“地王”总价或单价推向更高点。

  与此相对应的是,更多的传统房地产民企以及上市公司却普遍谨慎。

  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明确表示,在购地方面将避免拼“地王”。总裁郁亮说,万科目前完全可以发挥战略纵深优势,避免与人“血拼”。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更提醒业界,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痛,记吃不记打。

  房地产行业人士普遍认为,信贷及货币政策的双宽松为国有企业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由于实体经济回暖的基础尚未夯实,一些国有企业出于资金保值和分享新一轮房地产上涨收益的考虑,涉足土地市场。

而在投资界人士看来,虽然监管部门对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有严格的监管规定,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多数企业往往将自有资金用于资本投资,而将信贷资金用于维持生产,信贷资金实际上变相进入了股市、楼市。

    市场存在的巨额利润,政策上的操作空间,这两只“手”成为推动国企或者国企背景的资本竞相参与房地产逐鹿。

    一位业内人士还认为,与2007年“地王”潮背景类似的是,2009年频生新“地王”的另一个原因,是房地产开发商上市潮重启。

    会不会再次“烫手”?

     2007年上半年,伴随着宏观经济“偏热”甚至“过热”运行以及人民币持续升值预期,房地产开发商集体陷入疯狂,催生了一个个“地王”。随后,很多大型开发商要么被高价的“地王”套牢,要么运用不同手段减轻“地王”带来的资金压力。而更多的中小开发商,则只能以不惜损失定金的代价坚决退地。

    京、沪、深等中心城市“地王”频出,不仅仅是土地市场回暖的重要标志;“地王”对于其周边区域楼价的拉动,或许也将显著改变市场的预期。

    有专家认为,今年虽然出现了很多“地王”,但是平均房价并没有超过前一个高位,而且仅在资金面的支撑下,房价创新高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回顾历史,往往能反思当前,并展望将来。2007年上半年,伴随着宏观经济“偏热”甚至“过热”运行以及人民币持续升值预期,股市、楼市携手走高。在普遍的良好预期下,房地产开发商集体陷入疯狂,从资本市场融资或者大举举债争夺土地资源,从而催生了一个个“地王”。

    不过,在内有调控政策降温、外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双重作用下,房地产市场随即迎来“拐点”,土地市场也同步滑向“冰点”的深渊。业内一般将2007年8月国务院出台24号文(即《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视为上一轮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标志性事件。这轮调控政策的手段,是通过提高二次购房首付比例及贷款利率,从而极大地抑制了购房需求。

    此后,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风暴,国内通货膨胀急剧恶化,宏观经济形势急转直下,众多投资和投机资本从广州、深圳等市场撤离。

    在这个火与冰的交替过程中,苏宁环球的感触可能跟浙江绿城同样深刻。2007年8月,苏宁环球以44.04亿元获得上海南京路163号地块,楼面价格高达66930元/平方米,成为那时候中国的“单价地王”。不过,楼市和土地市场很快转向,各界预期日益悲观。随后,苏宁环球以政府修建地铁工程,需更改该项目规划为由,与上海黄浦区房地局解除了土地出让合同,黄浦区政府同意将其已经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全额退还。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开发商都如苏宁环球般幸运。很多大型开发商要么被高价的“地王”套牢,要么运用不同手段减轻“地王”带来的资金压力。而更多的中小开发商,则只能以不惜损失定金的代价坚决退地。

    政策悬念:如何找到新平衡?

    围绕房地产政策走向,学界和房地产界存在争议,需要中央政府慎重抉择,把握新的平衡。一种认识是,当前房地产市场已泡沫积聚,应提前防范其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另一种认识是,每一轮经济从低迷走向回升时,房地产行业总会有好的表现,不能认为新一轮“地王”出现等于房地产市场有大的问题。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