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房地产难成经济命脉 楼市火热背后存隐忧(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明年房地产难成经济命脉 楼市火热背后存隐忧(2)
2009年11月25日 09:38 来源:金融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楼市未来走势如何?

  房价是继续猛涨下去,还是会出现调整?这个问题牵动着所有人的神经。

  李文杰认为,房价现在已处于一个偏高的水平,但是如果供不应求的情况短期之内不解决,明年房价还要上涨,但成交量可能不如今年,“单从供求层面来讲我们判断还会上涨,但我们不了解政府的政策表态,将来房价上升的快慢还取决于政府对楼市调控的力度。”

  根据记者在北京的调查,中信城二期、万年花城五期等近期新开楼盘当天就能售罄,就连明年要开盘的楼盘登记人数都超过了住房套数。而二手房房源同样明显短缺,买房子的人明显比卖房子的要急。

  结合这一现象,回建强分析,从供给角度来看,今年房地产新开工、施工数据都不是很理想,明年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供应量仍不会大量增加。从需求角度看,如果各地的楼市扶持政策、二手房交易营业税减免等政策取消,投资性需求可能会受到一定抑制,因此明年不会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情况,价格继续猛涨的情况不太可能出现,同样价格要下跌也不太可能。

  中金公司分析员白宏炜以北京楼市为例分析了房价上涨的空间:“现在供求关系逆转初现端倪,预示着北京房地产市场价格上升空间较大。”

  统计显示,1月至9月,北京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593.6万平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积为1178.1万平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积近年来首次低于销售面积。从其它一线城市的历史经验来看,供求关系逆转后,未来房价将出现一个较大幅度的涨幅,约为20%到50%,结合北京地区目前的土地供应及存量状况判断,未来北京的房价,特别是城市核心区的房价,将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

  同样的观点,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则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中国经济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阶段,过去20年,城市人口从25%上升到45%,现在已超过6亿人,由于人口加速流入城市,房地产泡沫正在生成。”

  据麦肯锡预测,中国的城市人口到2025年将接近10亿人,城市化率达到65%。“由此推论,城市化推动的房地产投机泡沫在未来10年至15年内还会放大。到那个时候,或许在那之前,中国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城市房价一旦回归其消费品的本性,其投资性的溢价或资产泡沫就会突然消失。”金岩石认为。

  不过,也有专家对房价继续上涨的判断提出异议。曹建海强调说,如果扶持政策延续,房价想回落有一定困难,但如果信贷政策适度收紧,营业税减免不再延续,房价在今年12月份或者明年1月份就会迎来拐点。而一旦房价下跌,投机者就会抛售住房,房价就会形成一个不可逆转的回落走势。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不断上涨的房价,许多专家表现出对于潜在风险的担忧。徐洪才告诉记者,高房价局面的存在,一方面不利于国内扩大内需,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购买一套住房透支了未来很多年的消费能力;另一方面,过多热钱涌入楼市、股市,造成虚拟经济的泡沫膨胀,也会影响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曹建海则认为,由于地价过高,引起的风险主要是信贷资产的风险,包括以土地为抵押和以住房为抵押的贷款。

  也有专家提出,楼市的风险应该分区域来分析。“基于对通胀的预期,一部分投资者把购买资产作为投资保值的一种工具。”李文杰表示,如果楼市里投资者比重过高风险就高,自住者占大多数的话风险就相对较低。

  李文杰同时表示,就现在来看,投资性需求比重在逐渐升高,“房价快速上升,是由自住需求拉动的,但量价齐升的情况很快就吸引了投资者进来,我们估计,现在投资者的占比起码比年初上升了20%。”

  从长远来看,回建强认为,随着市场的变化,房价必然是上下起伏的,明年随着经济的逐步稳定,房地产不可能像今年这样放在拉动经济的核心位置。如果房价冲到一个很高的位置,这是不牢固的,市场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如果没有支撑,价格反而会下行。而且房地产市场如果没有回归到一个正常的水平,对其自身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但从楼市大势和政策层面看,回建强进一步分析,明年国家应该还不会对楼市采取紧缩的措施,因为经济的增长还不稳定,楼市投资、消费对国民经济还有积极作用。从这一点上看,楼市明年的走势还是比较平稳的。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