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地王”写照: 但见新人笑 哪闻旧人哭(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2009年“地王”写照: 但见新人笑 哪闻旧人哭(2)
2009年12月01日 09:30 来源:金融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克而瑞(中国)研究中心9月提供的一份报告显示,2005年至今产生的全国50个“地王”项目中,约有半数尚未开工,仅有四分之一的土地已经建好项目上市销售。不到两成的“地王”项目处于在建中,个别“地王”地块还出现了退地现象。在未动工的“地王”地块中,去除部分2009年上半年成交的“地王”地块,其余未动工“地王”地块绝大多数集中在2007年。

  而已经在售的项目中,也出现了多个项目赔本出售的现状。曾经的“地王”如今多数成为开发商手里的烫手山芋。

  虽然有极少数“地王”项目也如期上市销售,但从所拿土地的成交楼板价与其项目的成交价格来看,该部分项目不仅没有盈利,而且还极有可能亏本。如重庆嘉江房地产有限公司以总价75亿元拿下了重庆弹子石组团地块,土地成交楼板价高达3260元/平方米,项目上市后平均成交均价仅为4361元/平方米。土地成本再加上项目的建筑安装成本、管理费用等其他税费,该项目不仅没有盈利空间,反而会亏本。

  又比如,2007年8月,苏宁集团通过招标方式以总价44.04亿元的价格竞得上海南京路163号地块,当时成为中国的“单价地王”。时隔一年,房地产利润缩水,苏宁的资金链开始紧张。去年8月苏宁集团以政府修建地铁工程、需更改该项目规划为由,解除了土地出让合同,黄浦区政府将其已经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全额退还。

  今年“地王”又如何大龙地产在即将过去的2009年得到了“地王”的头衔,却引来些许的非议。

  竞拍结束后,大龙地产新闻发言人马志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是顺义区最大的地产公司,市场占有率约60%,主要开发高端住宅,在王府井、宣武门附近都开发过项目。

  然而记者却得到了另外一种说法。家住顺义,因买房与大龙公司有过几次接触的小王就说,虽然自己家的两套商品房都是由大龙公司开发的,但是对于大龙此次的大手笔,还是持怀疑的态度。

  “户型设计和小区建设,都跟‘洋气’和‘高档’搭不上边。不知道大龙建别墅能建成什么样。”

  也有的居民说,大龙定位不清楚,之前还远赴满洲里做过房地产开发,但此后没有下文。这两年随着北京房价的飞涨才给了大龙一次赚钱的机会,其自身资金实力还是被质疑。

  更有人找到了确凿证据证明大龙地产难以支付天价地款。根据大龙地产年报显示,2009年预计全年销售额将超15亿元,净利润2.98亿元。而公司2005年上市后头三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958万元、3785万元和236万元。也就是说,按其业绩最好的2009年预计净利润计算,公司17年的净利润才能凑够50亿元的拿地款。

  此外,广渠路15号地块,拿地者中化方兴曾表示,将把此地块开发成城市综合体项目。按照如今的土地出让合同,将在2010年1月31日前动工,2012年7月31日前竣工。而记者在查询今年北京其他“地王”消息时,并没有收获。所有信息都还停留在荣登“地王”宝座的那一瞬间。

  单纯凭借金钱多少作为标准衡量的“地王”,能否真正货真价实?“昙花一现”是否已成为“地王”的宿命?“地王”的出现被很多开发商认为是房地产市场回暖的信号,出现的频率过于频繁是否也可以理解为房地产市场过热的表现呢?答案在现实中就可以找到。

  编者按:2009年,随着房价猛涨,“地王”也不断诞生。那么,2009年到底产生了多少“地王”?这些“地王”是如何分布的,又是如何制造的?“地王”给中国经济究竟带来了什么?本报从今天开始刊登一组三篇报道,分别从“2009,‘地王’知多少”、“‘地王’是如何制造的”和“‘地王’带来了什么”三个角度,全面透视这一牵动社会各界目光的市场热点。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