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学校带动一个楼盘 学区房利益链透视(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一所学校带动一个楼盘 学区房利益链透视(2)
2009年12月14日 15:2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一起官司

  12月初的一天,在位于西南四环的北京八中怡海分校,由某房地产企业发起的“教育地产高峰论坛”热火朝天进行着,而在东四环外,北京华侨城业主老齐则在焦急地等待判决结果——2009年3月,华侨城业主接到通知,原有小学规划取消。当年花了高价买房的老齐和其他业主不甘心,于是把北京世纪华侨城实业有限公司告上法庭。

  “不管这次判决结果如何,我肯定要把官司打到底,”老齐说。

  “4年前,我看到售楼广告说这个小区要建‘九年制一贯学校’,售楼小姐说,即将进驻北京华侨城的是在北京颇有名气的北师大附小和附中,”面对这样的诱人条件,齐先生下了在北京华侨城置业的决心,尽管当时这个地处北京东四环外的小区还只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工地,而且价格相比周边成熟社区并不便宜。

  不过,北京华侨城业主最终并没迎来翘首以盼的北师大附小和附中,却等来了朝阳区教委从湖北引进的黄冈中学。老齐说,朝阳区教委认为招生人数不足,不再单独设小学,转让华侨城业主子女去2.3公里之外的田华小学就读。

  按照《中国教育报》2007年一则报道描述,田华小学是“一所城乡接合部的农村小学,3年前本地学生所占比例为30%,2007年本地学生比例已经占90%以上,当地的家长不再托关系、花钱把孩子转到城里上学。”

  “教育不同于产业,教育更多的是具有公益性,因此,教委反对利用名校的效应拉动地产增值的这种带有短期炒作性质的行为,”北京市教育督导室主任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线联平说,“对于地产商与名校的这种合作,市教委的态度是:不鼓励。”

  线联平担心,一些与地产配套的名校只是取得“冠名”,而师资、设备等资源往往不能达到与其名声相匹配的程度。

  与线联平的担心一样,一些学者在公开报道中表示,学校有其特殊性,需要有长期稳定的生源作为后盾。一个楼盘的销售周期是用时间来计算的,当楼盘开发期过去之后,如何保证生源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而且,一旦业主的子女都毕业了,学校的生源问题也就暴露出来,学校的正常运营就成了现实问题。

  -“教育”成为手段

  “反正,我觉得自己的孩子挺幸福的,”在京城一家出版社工作的韩小洁,说起孩子的教育问题,语气中流露着满意和自豪。

  2002年,为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居住在大兴的韩小洁在南四环附近的怡海花园买了一套房子。“怡海花园引进了北京实验二小分校和北京八中分校,”韩小洁说,“购买这个小区的房子,可以免交赞助费上名校。据说,唐国强的孩子就在这里上学。”

  不过,说起孩子上学问题,韩小洁的朋友美娟却是另一番感受。美娟的孩子从三年级开始,依次就读中关村一小天秀分校和北京十一学校,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家住北五环外天通苑小区的美娟不得不在学校附近租房。但租到称心如意的学区房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那天,中介通知我有套学校附近的房子,”美娟说,“等我赶过去一看,一群家长已经在房门外排起长队。”在外面等了很久,美娟才被允许和几个家长一起进去看房。虽然房子质量一般,但租价高得离谱,最终,美娟并没有把这套房抢到手。

  “北京教育地产分析报告”显示,以北京中关村一小附近的二手房为例,学区房和非学区房之间,不但价格相差6500~7500元/平米不等,而且在某段时间的价格涨幅差异也较大,最重要的是供求关系大相径庭,学区房供不应求,非学区房供大于求。

  从时间节点上来说,韩小洁是幸运的。“我们动手比较早,当时怡海花园每平米价格只有5000元,”韩小洁说,“现在,这里的房价应该超过了17000元。”教育抬高的不只房价,还有学区的租价,以及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门槛和家长的成本。

  “从某种程度而言,教育地产实际上把部分入学机会转化为由经济实力决定的博弈,对于弱势阶层而言,高房价则成为无法逾越的障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姚继军认为:虽然名校扩建让百姓看到了孩子享有优势教育资源的希望,但可以肯定,真正能跨进名校的学生又有几人?这是对学生受教育权益的不公。”

  “而且,如果没有其他的干预措施的话,这样的教育发展路径必然带来强校恒强、弱校恒弱的学校发展格局,从而加大校际之间的不平等。”姚继军说,“更有甚者,一些地方政府还用就读名校的名额吸引投资和人才,这不仅损害了教育公平,还侵犯了纳税人的利益,因为大多数名校都是公办性质。不少地方都把教育当作了拉动经济的手段,公平已经不是优先考虑的了。”(记者李坤晟 田朝晖 强晓玲 王学良)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