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超出公众购买力 明令遏制下房价涨还是跌? (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高价超出公众购买力 明令遏制下房价涨还是跌? (2)
2009年12月17日 15:06 来源:北京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遏制令遭遇地方狙击

  国务院强调“遏制”高房价,显示了高层对房价问题的重视。然而,如果我们看看此前不少地方政府在房价一路攀升的时候听之任之,而在房价刚刚出现跌势之时,竟然置“民心向背”于不顾,打着“发挥房地产的支柱产业作用”、“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等旗号为“为高房价托市”,我们就有理由担心:地方政府果真会心甘情愿地“遏制“高房价么?国务院高调“遏制”高房价的努力,是否会遭遇地方政府的“狙击”?国务院高调“遏制”高房价的努力,是否会在地方政府的“狙击”下溃不成军?

  房地产业可以满足地方政府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拉高GDP的双重追求,使地方政府将房地产业简单地理解为经济“支柱”,并将房地产业视为地方财政的“提款机”。而在此过程中,房价越推越高,差不多已经被地方政府官员所忽视。而房价飙升导致市民一房难求的窘境,也差不多被地方政府官员抛之脑后。在这一背景下,国务院“遏制”高房价的努力,地方政府虽然不会明目张胆地表示反对,但完全有可能遭遇地方政府的全力“狙击”。 (周建邦)

  寄生利益群体看涨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在近日接受央视采访时,身为副部级官员的他亦坦言“买不起房”。他对房地产泡沫的原因分析有两个:一个是政府炒地,一个是社会资金炒房。其实,与高企房价紧密相关的利益群体,远不止这两个方面,而且随着房价越涨越高,寄生在房地产市场的利益群体也越来越多,地方财政、国有银行、国有企业、保险公司纷纷深陷其中,而它们任何一个都严重关系到“国计民生”与“金融安全”,这是房价始终无法被有效“抑制”的重要原因。

  在房地产市场上的附着利益,越来越厚实越来越重大,无论“抑制”还是“遏制”房价过快上涨,首先在政策制定上就难免投鼠忌器。因为过快上涨固然为政策制定者所不愿意看到,但急剧下降却是更不愿意被看到的,这种“良苦用心”传递到利益相关方那里,非但没有换来应有的理解和遵从,相反却作为一种被窥破的暗示,始终助推房价火箭式飞涨。然而,无论美国次贷危机,还是迪拜楼市崩盘,都充分证明“不可控的市场惩罚”并非只是传说。 (舒圣祥)

  -支招

  公开成本是釜底抽薪之术

  房价上涨过快,是不正常的。如何遏制?必须要有釜底抽薪的招数。笔者以为,首先要让房价成本公开。

  房价成本至今还是个谜。虽然有各种版本的房价成本公开,但都没有使公众相信。相反,还多演绎出房价成本公开的闹剧。江西省从9月1日起,首创全省范围内房价成本公示制度,要求全省各设区市的楼盘“晒”成本。时至今日,半月有余,根据公示信息,居然有约两成的楼盘在“亏本销售”,其公示的房价成本高于累计成交均价。 国土资源部曾经公布了房地产项目用地地价专项调查结果。全国620个楼盘,地价占房价平均比例为23.2%,其中,比例在30%以下的约占项目总数的78%。这个结果揭开了房地产业利润的冰山一角。其实,一个地球人都知道的秘密,房产成本实际上还包含有一定的腐败成本。可这个成本却不会被公开。(王军荣)

  -声音

  这次政策与以往出台的政策相比没有太大差别,目前房地产泡沫太大,存在很大的金融风险,必须调整信贷政策,保持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易宪容(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已经出台了不少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措施,目前最急需做的事情是如何让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之间的关系。

  ——庄健(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

  一些地方政府和银行对国家政策的不执行是房价过高的最主要原因。

  ——左小蕾(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房地产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行业,所以政府会采取措施,不会让它大跌,也不会让它升得太高。

  ——浦永灏(瑞银财富管理研究部亚太区主管)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