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政策密集出 明年投资楼市或无太大盈利空间(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降温政策密集出 明年投资楼市或无太大盈利空间(2)
2009年12月21日 09:23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大项目带来投资机遇

  虽然从整体来看,2010年可能不是投资房地产的最佳时机,但市场中同样存在一些不可多得的机会。如近期武广高铁、港珠澳大桥大型基建项目相继通车或开工,交通改善对于人们出行与生活的影响非常直接,从而会明显提升周边物业的投资。抓住这些机遇,或许你就能从中挖得一桶金。

  ○机遇一武广高铁

  本月底,武广高铁就将通车。武广高铁通车后,广州到武汉的乘车时间将从过去约12小时缩短到3个多小时,广州到长沙的乘车时间也将从过去的约7个小时减少到2个多小时。

  合富置业首席市场分析师龙斌认为,仅就楼市而言,武广高铁将给房地产市场带来持续的新的置业投资需求,也带来新的开发投资需求,三市都将受益。

  他表示,三地楼市中,广州的更成熟,而另两个城市处于城市建设高速发展期,供求量都非常大;从房价来看,目前广州一手楼平均交易价格超过1万元/平方米,相对是高地,其他两个城市是“洼地”,目前成交均价大约为广州的一半。“广州有大量的湘籍、鄂籍的人群,武汉、长沙两地平均40万—60万元一套的新建商品房,会吸引一些回乡改善居住以及兼顾投资的资金”。

  龙斌表示,大大缩短的便利交通也将刺激这种从高楼价市场流向低楼价的置业投资行为,武汉、长沙两地的中高端楼盘迎来新的需求;而武汉、长沙两地的富豪阶层也可能将置业投资目光投向广州高端市场,因为这里的豪宅具有本地无法媲美的品质和吸引力,低洼地带的部分财富也将被高地吸走。“广州的部分优势商业项目也会再上一个台阶。”

  ○机遇二港珠澳大桥

  近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大桥建成后,港珠、港澳之间驾车时间将从目前的3个多小时,缩短到约半个小时。业内人士指出,交通的便捷将大大延长购房半径,这对珠江口西岸尤其是珠海楼市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甚至有投资者认为,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珠海市区房价可能会从目前的9000多元/平方米的均价,涨到1.5万元/平方米。

  天泽房地产策划公司副总经理徐立新表示,港珠澳大桥作为一项重大基础设施,会有“三波效应”,第一波是立项,也就是方案敲定;第二波是开工;第三波是建成通车。“所以就目前来说,港珠澳大桥的效应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很多产业会跟着发展起来。”楼市必然从中受益。

  当然,由于港珠澳大桥立项已久,概念炒作也已很久,部分上涨空间已经提前预支。因此徐立新表示,希望港珠澳大桥造成房价飞涨,是不现实的。有专家表示,购房者不需要盲目恐慌,急着入市,对于投资者来说,也应该对物业进行精心挑选。

  ○机遇三广州亚运会

  明年11月,广州亚运会就将如期举行。大型体育盛事带动广州的配套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对房地产业发展同样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以北京奥运会为例,有业内人士指出,房地产行业可以说是北京奥运会受益最大的行业:巨大的基础设施投入提高了这个城市房地产的价值;大量的人流也带来很多的购买力。那么,对广州而言,这种作用会有多大,其中又蕴涵了怎样的投资机遇呢?

  胡广东表示,广州的房地产业将普遍性从亚运会受惠,一些特定的区域会出现明显的投资机会。“目前来看,番禺亚运村周边地区,由于市政设施的建设和交通改善,利好很明显。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此前番禺已经透支了部分预期升值空间,目前番禺的房价其实也不便宜,因此具体还有没有上升的空间,需要购房者自己判断。”

  他表示,其实早几年更是投资番禺地产的好机会,之前那一带什么都没有,亚运利好后立刻就有所反应,“投资不用等成型的亚运产品出来,应该提前行动”。

  ○机遇四珠三角城际轨道

  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规划》获批。规划的城际轨道交通线网经过了珠三角地区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覆盖了所有县级以上城市,连通了广深、广珠、广肇和广惠等城镇带。目前,广珠城际、广佛城际,以及穗莞深城际、莞惠城际以及广肇城际已经动工。未来珠三角9市形成1小时生活圈后,除广州、深圳以外的其他二三线城市地产,也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周边物业也将有一定的升值空间。

  以惠州为例,由于惠州规划发展滨海旅游业,目前,包括万科、碧桂园、中信集团、华侨城和金融街等多家大型房企,均已敲定在惠州圈地意向,计划中的产品形态均为滨海旅游地产,因此投资一些旅游地产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再以肇庆为例,目前肇庆房价在珠三角地区是绝对的“洼地”。肇庆市建设局局长孟广生介绍,“目前肇庆的房价还比不上广州的经济适用房”。此外,肇庆环境优美,目前当地正积极发展休闲地产。省房协会长蔡穗声认为,这对外来置业、投资者均具吸引力。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