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官方智囊机构称明年房价大幅下调可能性小(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深圳官方智囊机构称明年房价大幅下调可能性小(2)
2009年12月25日 09:42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政策导向

  差异化住房金融政策抑制投资型购房

  王锋认为,在全国宏观经济形势向好但不稳固、国际经济形势何时回暖还无法预测的背景下,继续推进包括住房消费在内的内需增长,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仍然是国家未来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国家推出国四条一方面加强普通住房保障,改善民生,一方面抑制房地产投资和投机性,抑制房价进一步快速上涨。

  王锋透露,近期深圳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正在加快研究今后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住房发展的系列政策。12月7日,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员会在官方网站上公示了《深圳市住房建设规划2010年度实施计划》(征求意见稿)。其中已经包涵了今后深圳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大量政策信息。

  针对土地资源紧缺的现状,深圳采取了多种渠道促进住房用地供应,通过年度新增住房用地、旧改用地、存量土地组合供应,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应量,王锋表示,2010年深圳开工商品房供应量将达到7.29万套,近一半将从更新用地中获得,其中2.23万套为保障性住房。

  “只有按套数来控制商品房供应数量才能形成有效住房供应。”王锋表示,深圳为了促进所供应的住房用地形成有效住房供应,提出了控制“套数指标”和实行“住房用地项目手册”制度,要求土地出让合同中明确住房供应的套数,且每宗用地均应建立从“宗地出让”到“竣工验收”的项目全过程监管,以确保计划落实,有效形成未来住房供应。

  而在抑制投资和投机性购房者方面,“深圳拟制定差异化的住房金融和税收政策。”王锋表示深圳一方面继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首次购买普通商品住房在税收、按揭贷款方面的优惠政策并严格认定改善型住房的标准,另一方面对首套及改善型住房以外的其他购房行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部门关于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的规定,以遏制住房投资和投机行为。

  具体措施

  大力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

  “国家359号文明确了对于首套和改善型住房外的购房行为采取首付4成、贷款利率提高10%的政策,但在今年商业银行在过于宽松的货币环境下放贷也宽松,导致了投资型购房带动高房价。”对于这种情况王锋表示,中央及地方政府需要制定界定改善型住房标准,他个人建议以家庭为单位首套住房60平方米以下购买不超过144平方米的普通住房都可以认定为改善型住房。

  从计划有关内容看,明年深圳将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市、区财政将投资35亿元用于2.23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同时,深圳还将颁布实施《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在解决户籍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住房保障对象,将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已解决其现时住房困难;并且深圳将结合“新两规”政策的执行,研究没收违法建筑、征收违法集资房并将其纳入保障性住房的相关政策。

  “在深圳的土地供应计划中,保障性住房作为一种刚性需求,每年土地供应都全部完成。而商业住房作为一种弹性供应,实际供应与计划有区别。”对于目前保障性住房进入市场还不到政府建设数字的10%,王锋表示,加上明年的2.23万套,深圳保障性住房供应将达到14万套,但保障房一般有3年的建设周期,现在完工的不多,但基本都已经开工。

  趋势预测

  如政策继续收紧房价必下调

  “明年深圳房价调整是必然的,至于回落多少还要再作判断。”王锋作出如上分析。2007年楼市调整的背景是市场连续两三年快速增长,中央连续三年实施宏观调控,市场没法去承受,市场在双重压力下被迫调整,又恰巧在调整期遭遇全球金融危机,雪上加霜。而房地产市场和宏观经济走势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宏观经济出现衰退,最早就从房地产市场开始。”深圳当时是全国房地产市场涨幅最大的城市之一,上涨30%多,而全国的平均水平才12%左右,这就导致当时深圳房地产市场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

  从明年的宏观形势来看,中国今年的保八目标基本实现,明年要力求稳定,在这种背景下整体货币也会比较宽松,“今年10个亿,明年怎么说也有7个亿。”整体经济向好,房地产市场出现大幅度深调的可能性也就比较小。

  而在深圳这个市场,房市必须要调整,因为房价已经太高,跟普通居民收入水平相差太大。这样高的房价对于普通自住型购买者已经形成挤出效应,而明年政策又会对投资型购买者进行进一步打压,“那时市场上还有哪些购买者呢?”王锋认为,深圳房市调整是必然的,至于回落多少还要再作判断。

  南方日报记者曲广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