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房地产异军突起 泡沫噩梦是否正卷土重来?(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海南房地产异军突起 泡沫噩梦是否正卷土重来?(2)
2010年02月04日 08:24 来源:CCTV经济半小时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但是就在采访中,一位购房者跟我们提到了房子的一个情况。

  女:“价位相对这个楼盘,倒是跟别的地方比是不太高,但是他当时我们不知道这个已经剩30年了,一般好象酒店式是40年吧。”

  原来,大家排队抢购的这个相对便宜的海景房,竟然是一处只有三十多年产权的酒店式公寓。掏出几百万买房的人难道不在乎吗?

  记者:“没琢磨过它这房子产权只有30年?”

  男:“也琢磨过,你现在不买,房价要涨了怎么办?到时候又来人买了,你不买他不买,还是有人买了,还是买得人多,现在三亚卖房子卖疯了是不是?”

  原来,大家不是不担心产权时限,而是更害怕错过买房的时机。在售楼的现场,我们发现,买房的人来自全国各地。

  记者:“您是从哪过来的?”

  女:“内蒙。……河北……重庆……东北……

  男:”哈尔滨。“

  记者:”您是从哪过来的?“

  女:”吉林长春。……“

  当我们问到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来海南买房,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国际旅游岛和投资的想法。

  女:”因为你们这个国际旅游岛的建成,觉得有升值空间。……宣传国际旅游岛建设,想那边投资一套房子,然后偶尔度假来住一下。“

  男:”有投资的一种欲望。“

  男:”还是有投资价值吧是不是,就怕将来还要涨嘛,已经打造国际旅游岛了是不是。“

  虽然都是带有投资的想法买房,但我们发现,少的买1套,多的买5、6套,大家的经济状况不尽相同。

  记者:”这个钱数对你们家数字算不算大?“

  男:”对我们家数字,这不好说。“

  记者:”占你们家比较大的一部分资产吗?“

  男:”不算吧,还行。其实现在来海南投资的人,可能好多钱都不是问题,关键是有没有房子。“

  尽管一些人相对经济实力比较强,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为在海南买房,拿出了自己的大部分积蓄,甚至借了钱。

  记者:”要多少钱?“

  买房人:”得五百来万吧。“

  记者:”那么多钱?“

  男:”对。“

  记者:”您都准备好了?“

  男:”都准备好了。“

  记者:”是家里凑的还是说您自己攒的。“

  男:”家人攒的。“

  记者:”这次投资多少?“

  女:”大约是200万左右。“

  记者:”那么多,是一次性付还是按揭?“

  女:”一次性,按揭,它这不做按揭。“

  记者:”对于您来说这200万数字大不大?“

  女:”很大,我这钱也都是借的,我条件并不好。“

  动则几百万、几千万一套的海南房产却像二十年前的大白菜一样遭到疯抢,这样的情形恐怕谁看了都觉得不可思议。但这些用拉杆箱拖着巨款的购房者们却满不在乎,他们只担心买不买得上。

  从炒房客的口中,我们知道,面对暴涨的房价他们之所以还敢继续跟风,就是冲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带来的巨大想象空间。可是,这个地方的房价真的只是因为眼前的美景和未来的预期才卖得这么高吗?

  前面我们看到,海南房地产火爆异常,现在除了用”疯狂“二字,恐怕已经很难找到别的词来形容。突如其来的行情,给了海南的房地产开发商一个最大的惊喜。海南的房价如今已经不是跳高,而是撑杆跳了。

  那么,除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带来的超高人气,还有哪些因素在推动着海南房价一飞冲天呢?再来详细了解一下。

  记者:”这里是海南三亚迎宾路的一个地块,去年12月15日,就是这块土地刷新了海南土地拍卖的最新记录,短短的几分钟之内,112亩的土地就被拍到了1500万元一亩的价格,比2008年每亩760万元的价格上涨了整整一倍,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既不靠海,也不在市中心,但是就是这样一块不算太大的土地,却迅速提升了人们对海南楼市的想象空间。“

  记者在海南看到,几乎每一块房地产广告牌的背后,都是一块正在开工或等待开工的土地。海边的、市中心的土地一块块都有了买家,大家又开始寻找相对偏远一些的,像迎宾路被拍卖的地块,在过去无人问津,而今天却也成了抢手的香饽饽。尽管土地的成本明显在提升,但是想进入海南淘金的房地产公司还是络绎不绝。

  许仰东:”长三角有几个大的企业,也在关注岛内地产开发,也想登入岛内市场开发。“

  许仰东,研究房地产多年,10年前开始从事地产营销,近年来每年都有几十次来到海南。而此次来到三亚,是受上海和浙江几家地产集团的委托,来考察土地。

  记者:”现在还有地吗?“

  许仰东:”应该说还是蛮大的,因为海南岛的用地,特别是三亚、海口的用地,它跟我们北京、上海的城市用地还不一样,它只要有资源、有环境就可以开发,购房者对离开城市距离没什么要求,所以我觉得海南岛,包括三亚,未来的一级土地市场和二级土地市场,都存在比较大的机会和容量和空间。“

  许仰东告诉我们,虽然海南省政府在1月15日宣布暂停商业性开发土地出让和审批新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但是却没有影响到投资者进入海南的冲动。

  许仰东:”应该说热情大于恐惧目前,什么原因呢?因为从这几年来,一线城市,特别是主要开发城市的土地市场管理非常严格,那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发展商是无地可以开发,原材料非常紧缺,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离开这个地方,去寻找一些新的发展机会的。“

  许仰东:”而我们讲除了海南岛是带有全国性以外,没有一个地方是带有共识,就是大家可以接受它的。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从浙江企业家开始,到上海的企业家,甚至现在到东北的,到山东的,到西北的企业家,进入这样一个岛内以外,实际上整个中国的地产企业都来关注它。“

  虽然在帮着开发商大张旗鼓地找地,但许仰东告诉我们他个人对于在目前在海南买房却是持保守的态度。

  记者:”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您还打算再买房子吗?“

  许仰东:”暂时不考虑,暂时不考虑。“

  记者:”为什么?“

  许仰东:”因为我觉得什么呢?就是目前在海南地产市场的价格,从长期来看还是存在很大机会的,但是这一个多月时间发生变化是非常极端的。“

  我们看到,2009年12月三亚商品房签约均价为15857.44元/平方米,环比11月的12844元/平方米上涨23.46%,创下单月三亚商品房销售均价历史新高。而到了2010年1月,三亚商品房签约均价再次被刷新,超过了22000元/平方米,一个月里上涨达到了40%多。对于海南地产的这种极端变化,许仰东用了一种特殊的说法来形容他的感受。

  许仰东:”用超市购买的方式进入地产领域,这是不夸张的讲。“

  记者:”超市购买?“

  许仰东:”就是超市的购买方式进入地产方式。“

  记者:”什么意思?“

  许仰东:”就说我们买包烟,不去关心它的价格,就是我要去用它,所以去买它,已经是这样的观念。地产是一个家庭的或者讲大的投资品,但是它的批零和购买方式,已经变成了日用品的方式在做,这是不正常的,这是不正常的。“

  许仰东:”最近我采样了几个江苏和上海的几个购房者,这不是个别现象,就到了这个案场以后,他也不清楚这个谁开发的,产品类型、要求、物业管理费用都不知道,就知道有房我就买,价格也不谈。……“

  许仰东:”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从这个点上可以看到,整个现在目前三亚和海口,特别是海南岛这个购房现象,是有短期盲目性的,或者带有比较强烈的投资意识和投机意识的这样一批群体。“

  在来海南的购房者中,我们认识了小禾,他来自温州,到海南一个星期,已经买了五套房,他却告诉我们,海南房价短期内急剧飙升不仅仅是买房需求旺盛这么简单。

  男:”房价上涨有点,好象有点炒作太厉害了。“

  记者:”怎么这么说呢?“

  男:”我觉得让我最大感触,就是我去一个楼盘,他们操作,操作这块是他们老总在操作,每天放出的房源非常少,两套,每天两套、三套、五套的放,然后呢他们每天是三、五天提一个价格……“

  小禾给我们讲述了他亲身经历的一次涨价。

  男:”就前两天吧,就是头一天过去,房价是400万,是55平方,然后第二天早上过去,当天晚上也打电话给他说了,这个东西要了,这个房子要了,然后第二天早说过去的时候他说500万。“

  记者:”一天就涨了一百万?“

  男:”一个晚上,这也就是一个平方涨了两万,两万,差不多两万了。这个楼盘甚至什么都没盖,就是一个空地,让你看到就是一块,这个地是我的。“

  记者:”他怎么给你解释说这一个晚上就能涨一百万?“

  男:”他说就是老总的一个决策。“

  是不是真的像小禾所说的那样,海南开发商正在捂盘惜售、操控房价呢?我们在采访中记录下了这样的场景。

  记者:”我问一下现在多少钱一平米?“

  销售小姐:”现在我们根本没有价格表,差不多三亚市的房价都在两万以上了。“

  记者:”我说这个楼盘卖到多少钱一平米?“

  销售小姐:”现在可能2.2万左右。“

  记者:”2.2万。“

  销售小姐:”因为我们现在都没有价格表,价格表,房子卖完了,价格表就收回去了。

  记者:“全卖完了吗?一套都没有?”

  销售小姐:“没有。”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